![]()
11月5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科技日宣布,第二代VLA智駕系統與圖靈AI芯片已獲大眾汽車定點,成為首發戰略合作伙伴。同日,第八屆進博會上,大眾集團披露旗下CARIAD與地平線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將自主研發系統級計算方案。兩則消息看似并行,實則共同勾勒出大眾“在中國,為中國”的技術本土化全景圖,而小鵬智駕與芯片的上車,恰是這一戰略布局中順理成章的關鍵一環。
![]()
這場技術聯姻的起點,是大眾突破智駕本土化瓶頸的迫切需求與小鵬技術積累的精準匹配。2023年7月,大眾向小鵬增資7億美元成為第三大股東,絕非單純的財務投資,而是瞄準了小鵬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全棧能力。彼時大眾正面臨智駕技術本土化的瓶頸:全球統一的電子電氣架構難以適配中國復雜路況與用戶習慣,而本土研發團隊缺乏成熟的技術模板。小鵬恰好提供了破局關鍵,其EEA架構已在量產車型中經過市場驗證,能實現智駕與智艙的深度協同,這正是大眾亟需的技術底座。正如大眾中國董事長貝瑞德所言,他們正從生產本地化邁向“核心技術研發本地化”,小鵬的技術儲備成為其戰略落地的最佳支撐。
合作的深化,在代碼共享與聯合研發中完成了信任積淀。2024年2月,雙方官宣聯合開發電子電氣架構,小鵬毫無保留地開放了EEA架構的軟件代碼,直接將大眾CEA架構的開發周期縮短近一半。為實現技術落地,大眾CARIAD中國派出200名員工分批進駐廣州小鵬總部,在專屬辦公區域“一對一貼身學習”,小鵬工程師不僅手把手指導代碼編寫,更通過嚴格考試檢驗學習成果。這種“開放教學”模式讓大眾團隊快速掌握了智能駕駛核心邏輯,甚至能對小鵬代碼提出優化建議,而小鵬則在合作中完成了技術實力的“公開答辯”。當2025年2月大眾CEA架構測試車完成冬測,貝瑞德激動地“站上桌子”致謝團隊時,這份成果早已刻上了小鵬技術的印記。
架構合作的成功,為智駕系統與芯片的落地鋪平了道路。隨著聯合開發的CEA架構從純電車型擴展至燃油、混動車型,大眾對小鵬技術的認可度持續升級。小鵬第二代VLA智駕系統搭載的第二代感知模型,能精準識別中國特色路況中的外賣車穿行、非機動車逆行等場景,與大眾亟需的本土化智駕體驗高度契合。而圖靈AI芯片的性能更是成為“加分項”,在小鵬G7 Ultra車型中,三顆圖靈芯片實現2250TOPS算力,是英偉達Orin-X的三倍,且能協同智艙芯片實現“車腦一體化”。這種“軟件適配+硬件強悍”的組合,完美匹配了大眾對“智能高效”計算方案的要求,也解決了其此前依賴外部芯片的供應鏈痛點。
大眾內部的研發變革,更讓小鵬技術的落地具備了組織保障。為推進本土化研發,大眾成立VCTC中國研發決策中心,統籌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及大眾安徽的研發資源,負責人吳博銳甚至以“每日晨會快速決策”的模式打破流程壁壘,確保合作中的問題24小時內響應。這種“中國速度”與小鵬的技術迭代節奏形成共振:當大眾需要提升智駕系統響應速度時,小鵬通過算法優化實現毫秒級路況判斷;當大眾關注芯片能耗時,小鵬圖靈芯片通過算力動態分配降低功耗。正如大眾德國外派工程師所言,“和原來的大眾相比,這樣的研發效率已經是飛躍”,而這背后離不開小鵬技術的成熟度支撐。
從資本合作到技術上車,小鵬與大眾的兩年共創,本質是中國智能駕駛技術從“被選擇”到“被依賴”的進階。大眾在財報中坦言,2025-2026年是技術轉型的關鍵期,而小鵬的智駕與芯片恰是其破局的關鍵;對小鵬而言,大眾的定點不僅是技術變現的開始,更是規模化驗證的絕佳契機。當2026年搭載小鵬技術的大眾車型正式量產,這場“順理成章”的合作將證明:中國智能駕駛企業已從技術追隨者,成長為全球汽車巨頭轉型的核心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