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荷蘭的“執迷不悟”,中方不再容忍,對荷蘭下“最后通牒”,荷蘭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全部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歐盟也是時候施壓荷蘭盡早收手了。
11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一則消息,對過去這段時間中荷圍繞安世半導體展開的交鋒,作出了一次全面而徹底的回應。
![]()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
中方首先指出,荷蘭政府在9月30日下令干預安世半導體內部事務、甚至試圖剝奪中企股權的錯誤做法,嚴重損害了中企合法權益;之后在10月26日,安世在荷蘭的總部又宣布暫停向“安世中國”供應晶圓,影響了后者的正常生產節奏,造成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動蕩局面。
![]()
安世中國稱目前庫存充足
中方下了“最后通牒”,荷蘭要100%擔責,歐盟該規勸荷蘭收手了
對此,中方直接認定“荷蘭方面應為此承擔全部責任”
如果說一開始,荷蘭配合美國行動,對中企股權進行干預,是在侵犯中資企業產權的話;那么后續荷蘭執迷不悟,選擇對華工廠斷供晶圓,還倒打一耙說“中國管理層不遵守付款約定”,就讓人更看不懂了。
這謊言很快就被戳破了。11月2日,安世中國直接發了公告函,把真相擺到了臺面上。他們說荷蘭所謂的“拒付貨款”完全是無中生有,恰恰是荷蘭安世欠了東莞工廠10億元人民幣的貨款沒給。
![]()
中方直接認定“荷蘭方面應為此承擔全部責任”
中國東莞工廠承擔著安世全球70%的封測產能,荷蘭的“斷供令”,已經引發了全球性 “產業地震”,更讓歐美車企陷入停產危機。
最先扛不住的是本田,它在墨西哥的工廠因為缺安世的芯片,已經被迫停工,這條生產線每年能產20萬輛SUV,停工一天的損失都得按百萬算。
德國寶馬、奔馳,乃至法國、美國、日韓在歐洲的工廠,都面臨芯片庫存見底危機,大眾汽車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生產明星車型“高爾夫”的工廠,被迫關門停產。
市場上更是出現了瘋狂的“掃貨潮”,不少車企都在到處尋找安世芯片的替代品,但汽車芯片的認證周期至少要半年,安世的二極管、晶體管這些器件在全球市場占了40%的份額,奔馳、寶馬、大眾這些大廠根本找不到替代貨源,就算找到了替代型號,也得等上大半年才能裝車使用,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
圖為車企流水線
中國商務部此前對外宣布,已建立充足的成品與在制品庫存,能夠穩定、持續地滿足廣大客戶直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中方歡迎遇到了實際困難的企業,同商務部及有關部門取得聯系,中方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消息一出,全球汽車制造商頓時松了一口氣,這意味著此次風波還是有轉圜余地。
但緊接著,歐洲車企就發現,中國對于庫存出口的相關規定雖然放寬,但依舊需要商務部特別許可。這讓歐洲車企心又懸了起來,身處旋渦中心的德國車企供應商,迅速著手采取應對措施。
據路透社11月3號發布的消息,身為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的德國采埃孚公司表示,已經和中國相關部門進行合作來保證半導體芯片供應。同樣有德國背景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歐摩威已經向中方申請豁免。
德國政府也嘗試著通過外交層面來緩解壓力,主動打電話的瓦德富爾一改之前的囂張姿態,提出希望在中方方便的時間盡早訪華,對于王毅外長的忠告,瓦德富爾回應稱德方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沒有變化,愿同中方加強對話、妥處分歧,推動雙邊關系向前發展。
![]()
德國政府也嘗試著通過外交層面來緩解壓力,希望在中方方便的時間盡早訪華
荷蘭這波操作算是徹底把牌打爛了。本來好好的合作,能安安穩穩賺大錢,結果非要跟著美國搞政治博弈,搶了安世半導體總部,卻發現沒東莞的產能啥也不是。
現在歐洲車企天天催貨,自己欠的10億元貨款沒著落,全球供應鏈還亂成一團,尤其是德國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荷蘭算是騎虎難下了。搶來的股權不僅沒帶來好處,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
拖得越久歐盟承受的壓力越大,歐盟是時候施壓荷蘭盡早收手了
這次安世半導體風波更多是荷蘭政府獨斷專行所引發的,但德國乃至背后的歐盟在知曉事實真相后,不去責怪引發問題的制造者,此前反而對身為受害者的中國惡語相向,在荷蘭搶奪安世與中方博弈的這個過程中,歐盟一直在背后充當觀望與支持者的角色。
或許在歐盟看來,安世或是拿捏中方進行稀土談判的一個籌碼。
這段時間,中美休戰,達成一項歷史性貿易協議,內容涉及貿易戰暫停延期、關稅削減、稀土出口管制放松、芬太尼管控以及農產品采購等多項共識。
特朗普非常開心的表示,與中國的合作將讓美國變得更好,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符合美國的利益,中美合作的好處“遠大于對抗”。
![]()
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個道理美國人明白了,歐洲人卻沒有明白。歐盟方面在11月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他們仍在與中方就稀土出口細節進行談判,希望達成有關協議,保證中國向歐盟供應稀土礦物和其他關鍵原材料。
簡言之,美國拿到的待遇,歐盟沒有拿到,希望能向中方拿到與美國獲得同等待遇。
事實上歐盟領導人過去幾年,與中方見面的次數,比美國要多得多,但是為什么歐盟得不到美國的待遇?究其原因不過是不識時務,眼高于頂罷了。
在對華問題上,配合美國對華制裁的時候,歐盟走在最前頭。中美關系回暖的時候,歐盟還認不清形勢,繼續跟中國對著干。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之所以荷蘭還在堅持掠奪行為,是歐盟在背后支撐,必要時候會授意荷蘭如何展開下一步行動。
而就在荷蘭強搶安世之后,中歐雙方高層還進行了通話,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與歐盟經貿官員,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通話,雙方討論了稀土管制措施、電動汽車出口問題,以及安世半導體事件。
但沒有想到,在這個節骨眼上,歐盟轉頭就把4家中國石油企業拉入制裁清單。
![]()
媒體報道截圖
同時,歐盟內部也在研究用“反脅迫”或“貿易核選項”等手段作為對中方措施的回應。德國媒體也對華發出嚴重警告:歐洲人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點,如果中國再不放松稀土出口管制,那就是在逼歐盟對華實施制裁。
![]()
德國媒體對華發出嚴重警告
那么從如今安世半導體面臨的問題,拖得越久歐盟承受的壓力越大,中方已經在通報磋商進展的聲明中,明確了荷蘭一意孤行下去的后果,德國和歐盟不能視若無物,不然承擔損失的可就是他們自己。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已經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罕見收回了其涉臺錯誤論調。畢竟歐洲車企需要芯片確保生產活動不中斷,所以歐盟以及德國從默許荷蘭胡作非為可能要到此為止,進而轉向施壓荷蘭,盡快糾正錯誤,回到正常的經貿合作軌道上來,不要誤判中方對底線捍衛的決心,再拖下去,歐洲車企的損失只會越來越大,最后為之買單的,將是每一個人歐洲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