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圖文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
快到2025年年底,短劇行業和之前不一樣了,以前靠演員扮主角、穿好看衣服、說幾句精彩臺詞就能火一陣子,
現在光靠人物設定撐不住流量,比如《十八歲太奶奶駕到》播放量沖到41億多,比很多長劇都厲害,
但這部短劇的主演名單里沒幾個大明星,有的角色連臉都沒露幾次,
觀眾沖著看完一條還想點下一條的感覺去追劇,不是沖著演員的臉去看的。
![]()
平臺最近公布的數據很有意思,從今年五月到十一月初這段時間里,已經有十部短劇的播放量超過三十億,
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幾部,上線四天就突破十億播放,七天之內沖到二十億以上,這背后不是偶然,
而是平臺的算法和投放機制已經成熟了,就拿《盛夏芬德拉》來說,鏡頭語言有電影感,演員也不是流量明星,
但依然成為爆款,我看了幾集,確實節奏緊湊、情緒飽滿,看完不會覺得浪費了時間,
這類短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制作團隊在每個環節都把握得很準,并不依賴某位演員的人氣。
![]()
過去短劇流行爽劇套路,女主穿越古代,男主霸道強勢,反派注定失敗,如今情況變了,家庭倫理劇也能火起來,《家里家外》講的是重組家庭的日常,三天播放量超過十億,
還有《頂級偏愛!媽咪,我找到爹地了》,聚焦單親媽媽帶孩子的生活,一天之內達到一億五千萬播放,這些劇情沒有太多夸張轉折,卻能讓人感同身受,
我朋友追看《家里家外》,一邊看一邊抹眼淚,說這演的就像自己家里的事,可見觀眾想要的不是強烈刺激,而是能聯系自身的情感體驗。
![]()
有意思的是,重生穿越劇還在繼續火熱,但故事的核心已經改變,以前的故事強調主角重生后展開復仇,
現在的故事轉向主角重生后修復人際關系,比如《請君入我懷》中的女主角不再等待皇帝來拯救自己,而是主動設計圈套將皇帝牢牢掌控,
《好一個乖乖女》里的角色表面裝作乖巧模樣,實際上每一步都精心策劃,這種變化顯得很明智,
觀眾早已厭倦被動被拯救的情節,更樂意看到女主角自己動手解決難題,這代表一種進步,至少編劇開始尊重觀眾的判斷力。
![]()
演員方面出現新變化,何聰睿和劉念在《請君入我懷》《十八歲太奶奶》中第三次合作,每次作品都獲得熱播,平臺選購劇集時不僅評估劇本質量,更關注這對搭檔能否持續帶來穩定表現,
柯淳出演《好一個乖乖女》單周新增150萬粉絲,證明角色塑造帶動演員人氣比明星效應更具效果,觀眾追劇動機從追逐明星轉變為被角色魅力吸引,
《頂級偏愛》七天收獲5000萬收益,雖然單集定價偏高,但用戶仍愿意支付,這表明觀眾樂于為情感體驗消費,即便每集僅有幾分鐘時長。
有一種現象叫做“內容反噬算法”,比如《念念有詞》這部作品,設定是“啞巴老公加上全員都是真愛”,特別適合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二次剪輯,
觀眾看完之后自己動手剪輯片段發到抖音,平臺再持續推薦流量,形成一個循環。
《十八歲太奶奶》系列更加厲害,一部接著一部推出,因為“輩分錯亂”這個設定可以無限擴展——孫子當上總裁、孫女成為女帝,
每一條線都能自成體系,這已經不再是一部單一的作品,而是在搭建一個IP宇宙,我覺得這才是未來的方向,
不是依賴一部劇突然爆紅,而是憑借整個世界觀不斷吸引觀眾。
![]()
最后補充一個數據,熱度值現在比播放量更關鍵,
《盛夏芬德拉》的熱度達到一億兩千萬以上,領先第二名將近三千萬差距,這個結果源于它的互動頻率很高,平均每位觀眾每天要點擊四次互動按鈕,而行業平均值只有兩次,
這說明觀眾不只單純觀看內容,而是積極參與進來,彈幕留言、發表評論、點贊支持、轉發分享,都成為觀眾表達情緒的方式,
我在追劇時也經常這樣,遇到精彩片段會發送彈幕,看到劇情轉折馬上截圖分享,這種模式已經超越了被動接收信息,轉變為主動參與過程。
短劇這個行業,現在比拼的已經不是誰的聲音大或者演員長得好看,而是看團隊有沒有一套完整的運作方法,
能讓觀眾看完一集還想接著往下追,只有把情感起伏、劇情節奏、觀眾互動和商業變現這幾個環節都打通串起來,作品才能真正站住腳,
播放量突破四十億不算新鮮事,角色人設出問題之后依然能走紅,也恰恰說明這套系統才是背后的關鍵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