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也就是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取代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改年號為永樂,史稱明成祖(嘉靖朝之前為明太宗)。
朱棣繼位后,自然要大封靖難功臣,尤其是跟隨朱棣一起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比如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
除此之外,朱棣封賞了五位建文舊臣:
![]()
曹國公李景隆
永春侯王寧
忠誠伯茹瑺
順昌伯王佐
平江伯陳軒
李景隆原本就是曹國公的爵位,朱棣為其增加千石的年俸,只可惜李景隆并非一位安分守己之人,永樂二年便被削爵幽禁,曹國公爵位也止于此。
至于茹瑺的忠誠伯爵,子孫后代不得承襲;
王佐與陳軒雖然也得封伯爵,但是子孫后代只能世襲指揮使;
僅有王寧的永春侯爵位,子孫后代可以承襲。
而王寧之所以得此,其實也是有緣故的:
王寧,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六女婿,娶成穆貴妃所生的女兒懷慶公主為妻。在成為駙馬都尉后,得岳父太祖皇帝的器重,而慢慢升任后軍都督府事。
![]()
當然,朱棣并不會僅因為王寧是妹夫,便給王寧世襲的侯爵爵位。
在靖難之役期間,王寧暗中將朝中之事透露給朱棣。
被建文帝發現后,便被抓了起來。
朱棣繼位后自然不會虧待一直暗中幫助自己的妹夫,便將從未立下戰功的妹夫王寧直接封為了永春侯,而且爵位子孫后代世襲。
懷慶公主的夫君王寧,便成為大明王朝第一位不靠戰功,便獲封侯爵之人。
只是王寧并未善終,后因事而被抓下獄,出獄后不久便病逝了。
時隔一百年以后,大明王朝又出了一位沒有立下任何戰功,但是獲封侯爵的駙馬都尉。而這位駙馬都尉,要比永春侯王寧的一生要順暢的多,不僅得封侯爵,而且一生得在位皇帝器重,是一位真正“完德完福”之人。
此人便是明憲宗朱見深的二女婿——京山侯崔元,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崔元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樣的?為何會得封侯爵呢?
![]()
崔元,出身真正的書香門第。
他的祖父崔震,位至山東泰安州判官
他的父親崔儒,是太學生,也就是清朝時期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
他的弟弟崔允,考中進士,入仕后位至山東參政
他的弟弟崔充,考中了解元,本可有多好前程,結果早早便去世了
至于崔元,不僅長得十分俊美,風度翩翩,而且在年幼時便跟著祖父崔震讀書學習,早早便博覽群書,是一位名副其實飽讀詩書之人。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崔元不僅是長相俊秀的有才之人,而且頗有賢名,是一位有智有謀之人。
正是如此一位青年才俊,被明孝宗朱佑樘選中,指婚給了異母妹妹永康公主為駙馬。
永康公主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二位公主,生母為惠妃郭氏,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
只是永康公主出生的時候,郭氏還未被封妃,到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憲宗病逝前,曾大封后宮一次,郭氏被封為了惠妃。
![]()
生母被封妃時,永康公主尚且只有10歲,還未到婚齡,所以憲宗并未親自為女兒挑選駙馬人選。
憲宗病逝后,太子朱佑樘繼位,史稱明孝宗,改年號為弘治。
弘治四年時,永康公主的生母惠妃病逝;
兩年后,也就是弘治六年,永康公主已經16歲,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
作為皇兄的孝宗自然要操心妹妹成婚一事,最終選定了才貌雙全的太學生崔儒之子崔元,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這年五月十一日,崔元被封駙馬都尉,正式迎娶永康長公主。
婚后,崔元與公主舉案齊眉,很是恩愛,公主也先后為駙馬生下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嫡長子崔鳳徵,迎娶尚書劉龍的女兒劉氏為妻(劉龍是弘治十二年的探花),早早便去世了;
次子崔驥徵,位至錦衣衛指揮僉事;
嫡長女,嫁給了安昌伯錢惟圻(明英宗朱祁鎮的原配嫡妻錢皇后的侄孫錢承宗的后代),被封夫人,但是早早便去世了;
![]()
嫡次女,嫁給了平江伯陳王謨(放朱棣輕松渡江、被封平江伯的陳瑄的后代)
在弘治一朝時,崔元尚且默默無聞。
明孝宗病逝后,其唯一的兒子、太子朱厚照繼位,史稱明武宗,改年號為正德。
若是按照輩分的話,永康長公主是武宗的姑姑,所以便被武宗晉封為了永康大長公主;至于崔元,自然便是武宗的姑父,再加上其頗有賢名,在朝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寧獻王朱權的后代)意圖謀反,武宗便下旨崔元同御史顏頤壽一同前往寧王的封地下旨。然而崔元一行人剛到浙江,便得到了寧王起兵的消息,崔元一行人不得不返回京城。沒多久寧王叛亂,便被朝廷平定了。
這是史料記載的,駙馬都尉崔元第一次擔任差事。
![]()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此之后,崔元不僅得到了一國之君格外的器重,而且皇帝還為崔元打破祖制,破例將其晉封為侯爵,自此明朝的駙馬都尉雖無戰功、也可封侯。
崔元究竟因何而獲封侯爵呢?
正德十六年三月,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逝了。
武宗雖然在位16年的時間,但是從未生下一兒半女;而且武宗也是孝宗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如此一來,武宗病逝后,大明王朝便沒有了皇位繼承人。
武宗生母張太后與群臣,不得不根據嫡庶尊卑以及親疏,來挑選一位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孝宗之后,憲宗的皇子中便是皇四子、興王朱祐杬最有資格,但是朱祐杬在正德十四年時已經病逝了,被武宗追謚為了興獻王。如此一來,便是興獻王實際上的嫡長子朱厚熜最有資格繼承皇位
在選定皇位繼承人,張太后便要派人前去宣讀懿旨,并且迎接新帝來京城繼承皇位。
而能擔得起迎接新帝的差事的,自然要是一位德高望重、在朝中頗有份量之人。
![]()
正德十六年時,憲宗還在世的女婿,僅有崔元一人。
作為武宗與朱厚熜的姑父,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在得到張太后懿旨后,崔元一行人帶著金符,便南下前往興王的封地——安陸。
來到興王府后,崔元宣讀張太后懿旨,奉迎嗣皇帝朱厚熜前往京城繼承大統。
在朱厚熜在見到崔元后,便認為崔元是一個成大事、有謀算之人,所以在遇到什么事情后朱厚熜便會想到與姑父崔元商議對策,讓其出謀劃策。
崔元奉迎嗣皇帝朱厚熜來到京城后,順利繼承皇位,史稱明世宗,改年號為嘉靖。
其實嘉靖帝繼位也是費了一番周折,原本張太后打算讓朱厚熜以孝宗嗣子的名義,在文華殿繼承皇位,年號為紹治。但嘉靖帝堅決不肯,最終在奉先殿繼承皇位,確定年號為“嘉靖”。
![]()
嘉靖元年,嘉靖帝將奉迎自己來京城繼位的功臣、駙馬都尉崔元,直接封為了京山侯。
在嘉靖帝提出要將駙馬崔元奉侯爵的時候,禮部其實是反對的:
如此封賞是臣子的關系,應當削其爵位,畢竟自古以來并沒有這樣的慣例。
嘉靖帝便提到了,太祖皇帝的六女婿王寧被封永春侯的事情:
永樂初年時,太宗(此時嘉靖帝還未將朱棣改為成祖)便將駙馬王寧封為了侯,怎么能說沒有先例呢?
隨后,給事中底蘊、御史高越也給嘉靖帝上疏,反對將駙馬崔元封侯爵。
但嘉靖帝已經打定了主意,不管何人反對,都堅持將崔元封為了上京侯。
嘉靖帝本就對崔元的第一印象很是不錯,畢竟崔元廣交名士,頗富盛名,而再加上崔元的奉迎之功,嘉靖帝自然想要讓崔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臣。向來新帝繼位,都會培養屬于自己的勢力,嘉靖帝這位新帝,更加需要如此。
自此,崔元便成為新帝嘉靖帝十分器重、寵信的臣子。
![]()
朝中若是有任何十分重要的差事,嘉靖帝必定會交給崔元去做。
嘉靖元年,嘉靖帝的親生祖母壽安皇太后(明憲宗的宸貴妃)病逝了,嘉靖帝將祖母追謚為孝惠皇太后,葬入茂陵。而護送孝惠皇太后梓宮前往茂陵安葬的,便是被封上京侯不久的崔元。
之后嘉靖帝又不顧群臣反對,堅持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朱祐杬,追尊為獻皇帝;將生母蔣氏尊為興國皇太后;并且在嘉靖十七年時,將自己生父追尊為了“興獻帝”,廟號睿宗,甚至將生父的神牌升附了太廟。
而前往安陸,將明睿宗神主奉迎來京城的,也是崔元。
待禮成后,崔元被嘉靖帝加了太子太傅銜。
在嘉靖帝南巡承天府的時候,崔元同勛貴輔五臣隨身扈從嘉靖帝,若是在途中遇到有親王來拜見嘉靖帝的話,便會召隨侍臣子一起列班。若是嘉靖帝需要乘坐舟船的話,崔元會在嘉靖帝乘坐的舟船上近身侍奉......
![]()
待崔元扈從嘉靖帝回京城后,嘉靖帝的生母——圣母章圣皇太后蔣氏病逝了,嘉靖帝將生母追謚為“慈孝蔣皇后”;蔣皇后的梓宮自然要被運回安陸,同夫君“獻皇帝”一起合葬顯陵。
而擔任護送蔣皇后梓宮前往顯陵的,也是崔元。
等到事情了了以后,嘉靖帝對崔元也是十分感激,將其召到內苑慰問。
在蔣皇后去世九年后,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嘉靖帝的第三位皇后方皇后去世了,嘉靖帝將其追謚為孝烈皇后。作為嘉靖帝的皇后,自然要被安葬永陵,毋庸置疑,擔此重任的還是崔元。
甚至連嘉靖二十八年,皇太子朱載壡的加冠禮,充當掌冠使的也是崔元。
可以說,嘉靖一朝,嘉靖帝只要是有什么要緊的事情,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崔元。
正因為嘉靖帝對崔元如此器重信任,而崔元也是盡心盡力地完成嘉靖帝交給他的任務,嘉靖帝很是感念其勤勞正直,特地為其加太保銜,后又加太傅銜,甚至給與厚恩進光祿大夫,年俸增加一百石;至于其他的賞賜,更是不計其數。
![]()
崔元得嘉靖帝器重,妻子永康公主還為自己生下兩兒兩女,日子別提有多愜意。正因為如此,崔元與妻子永康公主都十分長壽,永康公主活到了嘉靖二十六年,去世時70歲高齡;至于崔元則是在妻子去世兩年后也去世了,終年72歲。
崔元得一生,可謂是十分順暢。
不僅出身書香門第,而且家族極重視對自己的教育
還得以被封駙馬都尉,娶到了一位公主為妻
更重要的是,崔元在歷經弘治、正德兩朝后,得到了嘉靖帝的器重與信任,不僅得封侯爵,而且在朝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高、越來越穩固,最終也得以善終,著實十分難得。崔元,被稱之為明朝真正“完德完福”之人,也是實至名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