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和朋友們討論老照片時,常常能領略到所謂“曼德拉效應”的威力。曼德拉效應是2009年由菲奧娜·布魯姆提出的一種心理學效應,指一群人共同記憶與客觀事實不符的集體記憶偏差現象?。此現象源于對南非黑人領袖納爾遜·曼德拉死亡時間的錯誤記憶,在中國最典型的例子是狄仁杰到底說沒說過“元芳,你怎么看”。
在討論老照片的求證過程中,集體記憶偏差現象比比皆是,所幸這次討論杭州路上的“天津包子鋪”的彩色照片時,因有其他照片佐證,故而未受到曼德拉效應干擾(另:一張黑白照片與航拍照片中建筑物外形不符,應不是杭州路天津包子鋪的早期照片)。
吉林市杭州路上的“天津包子鋪”成立于1979年8月,其前身為北京路燒餅鋪,是市飲食公司下屬的國營餐飲單位。之所以叫北京路,并非這家飯店原在船營區地界,而是因為1965年7月至1981年4月,杭州路曾被并入北京路的緣故。這家飯店最初主要經營燒餅、花卷、饅頭和零星小菜,生意并不景氣。
1981年,市飲食公司組織該店派人去天津“狗不理”包子鋪實習時,選擇了深受大眾喜愛的傳統風味——天津包子作為引進品種,在吉林市杭州路上落地生根。隨著這種風味美食受到越來越多顧客的喜歡,大約半年之后,即1982年5月,燒餅鋪改名“天津包子鋪”。因此,在回顧這家飯店的歷史時,說吉林市的“天津包子鋪”的包子技藝得“狗不理”真傳,并非妄言。
其實在吉林市的餐飲歷史上,吉林市許多聲名赫赫的“包子鋪”都屬于天津風味。如創立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的東會友包子鋪,即由三名天津包子技師創辦,后來的會友發掌柜袁富貴也是天津包子的技師。另外,老字號西春發的創始人霍吉三也是天津包子的技師,當年,他就是帶著一手制作天津包子手藝和制作熏醬菜的絕活闖進吉林城的餐飲行業。
或許是受西春發的影響,雖然有“狗不理”技藝傍身,吉林市天津包子鋪并沒有就此收手,總覺得沒有熏醬菜搭配,在吉林市推出天津包子就難稱圓滿。于是在1982年7月,飯店派人去長春市,專程到鼎鼎有名的“真不同”飯店學習熟食熏醬技術。后來在“真不同”的基礎上,形成自家特色,進而又增添了一個征服吉林食客味蕾的新品類。1984年,吉林市天津包子鋪的熏醬菜還被評為省優質產品。
雖然不是老字號,但吉林市杭州路上的天津包子鋪經營得并不比任何一家老字號遜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家國營飯店門前高掛雙幌,經營熘炒、包辦酒席。每天食客絡繹不絕,更有絕好的口碑傳播坊間。進入九十年代后,包子鋪營業額蒸蒸日上,為適應時代發展,門面也用茶色鋁合金裝飾一新,當年許多在吉林市集郵市場、舊書市場的商販,常去光顧——一屜包子、一瓶啤酒,解決午餐,也吞咽下一上午的歡喜和失意。
九十年代末,來吉林市打通解放東路,天津包子鋪連同杭州路一起消失于舊址,但這塊招牌并未成為歷史,而是有了全新的發展。
很遺憾,對杭州路上的包子鋪,我只是一個沒進過門的過客。等我在吉林市嘗到天津包子時,包子鋪已更名為李艷天津包子鋪,店址位于青年路鳳來儀浴池的東側。后來在會展中心上班時,常和同事去天津街與長沙路交匯口處的李艷天津包子就餐。2016年之后,李艷天津包子遷至天津街路東(原四海鮮火鍋城),并對門面進行了仿古豪華裝修。
這家新店面營業至今,仍食客盈門,只不過如今的招牌食品中雖有天津包子,但當年的熏醬菜似乎已讓位于熘炒菜了。
![]()
![]()
![]()
![]()
![]()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黃瀚霆先生、侯繼群先生、邴赫先生、鄭書輝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