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一棟房子,到賦能大國重器,90后的胡雨晨完成了一次從建筑師到“智造者”的跨界。他的畫筆,不再是紙筆,而是一行行代碼;他的舞臺,延伸至祖國的山河湖海。
點擊觀看視頻
初心:從建筑到“智造”
![]()
帶著建造未來建筑的夢想,胡雨晨與合伙人闖入了工業軟件的“無人區”。在他看來,在寶山這片科創熱土上創業,是時代給予的幸運。他的目標很明確:讓復雜的建造編程消失,讓工人只需按下一個按鈕。
破局:自研RoBIM,穿越“慢周期”
胡雨晨說,創業之路,就是從0到1不斷“踩坑”與“填坑”的過程。工業軟件的迭代沒有互聯網的快節奏,需要耐心與沉淀。2017年公司成立,直到2021年,團隊做出了關鍵抉擇:走出建筑業。
![]()
他們將技術通用化,打造出核心武器——RoBIM,實現了從機器人到建筑信息的深度融合。
跨越:賦能重器,點亮傳統工業
跨界之后,是一片新天地。他們的技術首先在結構相似的鋼結構和造船業落地,隨后更點亮了國之重器。
![]()
在哈爾濱電機廠,機器人精準替代人工,完成關鍵部件的校驗;在煤炭機械領域,行業前五的供應商都已成為他們的客戶。“這對一個學建筑出身的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體驗。”胡雨晨感慨道。
傳承:做點燃火種的“分享官”
![]()
除了是企業創始人,胡雨晨還是高校里的“科研分享官”。從浙大、東南大學到上海交大,他推動建設聯合實驗室,將智能建造的火種播撒給年輕一代。
展望:以創新為墨,寫時代論文
![]()
“科技工作者的價值,在于將個人成長、市場需求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胡雨晨說。未來,他將繼續以科技為筆,在寶山這片熱土上,為中國智造寫下更精彩的篇章。
上海軌道交通19號線有新動作!大吳淞發展再添新動能
居民告別“露天候車”!寶山3路4座新候車亭上線~
寶山有個地方|寶山濱江歷史風貌回望
記者:張淑慧 趙維杰
編輯:張思源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