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陜南安康市平利縣廣佛鎮的田野間一派豐收景象。收割機穿梭收割水稻,村民忙著移栽油菜,農家樂里游客歡聲笑語…… 作為縣域富硒糧油大鎮,廣佛鎮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圍繞 “土地增效、糧食增產、村民增收” 核心目標,創新探索“水稻+”生態循環模式,通過稻蝦輪作、稻油輪作、農旅融合等多元路徑,讓稻田變身“聚寶盆”,繪就出產業興旺、生態優美、村民富足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稻蝦輪作:一水兩用結出“雙豐收”
10月22日,廣佛鎮松河村稻蝦輪作基地內,兩臺水稻收割機轟鳴作業,飽滿的稻穗被快速切割、脫粒,金黃的稻谷不斷傾瀉進運輸車斗,空氣中彌漫著新谷的清香。這是廣佛鄉村建設服務有限公司試點稻蝦輪作模式后,首次迎來水稻豐收,標志著當地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的生態農業探索初見成效。
時間回溯至 2024 年底,廣佛鄉村建設服務有限公司在松河村、鬧陽坪村流轉土地 200 畝,以 “公司 + 基地 + 農戶” 模式投放蝦苗 6000 斤,打造標準化稻蝦輪作基地。“上半年養蝦、下半年種稻,既能讓土地不閑置,又能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還能提高收益。” 公司黨支部書記汪顯利介紹,今年基地小龍蝦產量達 1.2 萬斤,通過網絡直播、市場批發、電話訂單等渠道實現供不應求,單此一項收入近 16 萬元;水稻產量 16 萬斤,目前已全部售罄,綜合效益遠超傳統單一作物種植。
稻蝦輪作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讓周邊村民實現 “家門口就業”。松河村村民梁德運負責基地蝦苗看管,白天巡塘喂蝦、晚上執勤值守,短短 3 個月就收入 1 萬多元。據統計,自基地投入運營以來,已帶動周邊群眾務工 100 多人次,人均增收 3000 余元,真正讓村民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眼下水稻剛收割完畢,基地已著手曬田、種草,為明年 3 月小龍蝦投苗做好準備,確保生態循環模式持續運轉。
稻油輪作:土地不歇產拓寬增收路
金秋豐收的余溫尚未褪去,廣佛鎮的田間地頭已開啟秋冬種的忙碌節奏。10 月 25 日,鬧陽坪村 260 畝稻油輪作種植基地里,村民們分工協作,整地、起溝、移栽油菜苗,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在基地干活離家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個月能掙 4000 塊錢,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 村民劉仕明一邊移栽油菜苗,一邊笑著說。他已在基地務工三年,穩定的收入讓家庭生活更有底氣。
“稻油輪作最大的優勢就是‘土地不歇腳’,一畝地一年能收兩季,既保障糧食安全,又能提高收益。” 基地負責人郭慶波算了一筆賬,一畝地可收稻谷 900 斤、油菜籽 200 斤,2024 年基地水稻產量達 23 萬斤、油菜產量 4 萬余斤,兩項合計收入 70 萬元。同時,基地全年提供勞務用工 800 余人次,發放勞務費超 12 萬元,成為帶動村民穩定增收的重要平臺。
在廣佛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王祎看來,稻油輪作模式不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更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傳統農田單一作物種植容易導致季節性閑置,稻油輪作讓土地全年‘連軸轉’。” 王祎介紹,水田與旱地交替輪作能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傳播,作物秸稈還田還能減少化肥使用量,讓油菜和水稻的品質更優。目前,廣佛鎮已推廣水稻種植 3800 畝、油菜種植 1.2 萬畝,其中稻油輪作面積達 1400 畝,通過農技人員下沉一線宣傳技術、解讀惠農政策,越來越多大戶和村民加入輪作隊伍,讓 “一畝田掙兩季錢” 成為現實。
農旅融合:以稻為媒點亮鄉村文旅
“昨天訂了兩桌客人,得趕緊把包間收拾干凈,準備新鮮食材。”10 月 23 日清晨 8 點,廣佛鎮八角廟村村民周秀蘭就忙開了,擦灰、掃地、整理包間,隨后扎進廚房籌備食材。今年初,她投資 20 萬元將自家二層小樓改造成 “秀蘭農家樂”,夏季生意最火爆時每天都有外地游客光顧,預計今年收入可達 8 萬余元。
周秀蘭的增收,離不開八角廟村 “以稻為媒” 的農旅融合發展路徑。近年來,該村依托天然生態資源和農耕文化,流轉土地 260 畝建成連片稻田,以 “村集體 + 水稻 + 農戶 + 活動” 模式打造稻田綜合體驗區。從 “秀蘭農家樂” 步行 3 分鐘,就能看到錯落有致的稻田棧道、特色打卡點、觀景亭,還有群眾舞臺、水上娛樂項目、燒烤區、K 歌設備等配套設施,滿足游客多元體驗需求。
“我們不僅要讓游客看稻田,更要讓他們體驗農耕樂趣、感受鄉村煙火氣。” 村黨支部書記袁均田介紹,村里圍繞稻田綜合體驗區,打造鄉村文旅品牌,常態化開展豐收節、插秧節、廣場舞大賽等活動,不斷提升村子知名度。今年以來,來自安康、西安的游客絡繹不絕,累計接待游客超 3 萬人次,村集體收入增加 10 萬元,村民的富硒大米、臘肉等特產也借著文旅熱度打開銷路。
夜幕降臨,稻田綜合體驗區的燈光次第點亮,五彩斑斕的光影映照著金黃稻田。動感音樂響起,村民們在舞臺上跳起廣場舞,游客或漫步棧道、或品嘗農家菜,熱鬧的場景盡顯鄉村活力。從稻蝦、稻油輪作的產業增收,到農旅融合的業態創新,廣佛鎮正以 “水稻 +” 為筆,在群山環繞的土地上,持續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秦峰|吳永杰)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