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君的福利派來啦!
行走的意義,遠不止于抵達。 它在于飽覽山河壯闊、聆聽歷史的回響,更在于行走過程中不斷地審視自我與世界,最終實現心靈的開闊與重啟。
當都市人被996的疲憊、內卷的焦慮裹挾時,60多歲的俞敏洪以一場跨越山河的自駕之旅,用行動證明:真正的自由始于“出發”的勇氣。
本期將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俞敏洪近年行走南疆、川滇、青海、東南亞、海南五段旅程的深度筆記《在路上:老俞的行走》。南疆羅布泊的遼闊與蒼茫、大理洱海的恬靜與絕美、儋州魚市的熙攘與喧鬧、瑯勃拉邦佛寺的圣潔與脫俗、暹粒崩密列的神秘與疏離……山河的壯美、歷史的鉤沉和世俗生活的溫情,交織出了一幅動人心魄的世間圖景。在這本書中,俞敏洪以獨特的視角,在旅途中品味山河,在行走中體悟生命,在壯闊天地與質樸人心中汲取養分,從而完成一場深刻的身體和心靈的遠行。
![]()
《在路上:老俞的行走》。
![]()
本周福利
《在路上:老俞的行走》
前方預警,福利來襲
![]()
曾因工作重壓踏上旅程的俞敏洪,在南疆大海道仰望頭頂銀河時感慨道:“原來人把自己放小了,天地才會變大。”書中,他化身都市人的“出走向導”,帶領讀者走進旅途中的多彩畫卷:在羅布泊的戈壁孤煙里感受生命的堅韌,于稻城亞丁的圣湖雪峰下洗盡浮華;從儋州東坡書院的千年文脈中觸摸豁達,到瑯勃拉邦的晨鐘暮鼓間尋回寧靜。
![]()
東南亞之旅-瑯勃拉邦。《在路上:老俞的行走》插圖
這條貫穿五大秘境(南疆、川滇、青海、東南亞、海南)的路線,不僅是一場融入自然的身心療愈,更是一次對區域變遷的文化尋根,每一處風景都成為都市人可復刻的“精神逃生地圖”。
![]()
南疆之旅-哈密大海道。《在路上:老俞的行走》插圖
書中的五段旅程是俞敏洪精心挑選與策劃而來,這些地區大都遠離繁華的都市并且飽經歲月的磨礪,不僅能夠欣賞到大自然的遼闊和壯美,更能真實地觸摸到歷史的痕跡,在滄桑變遷中打撈永恒的精神火種。
![]()
川滇橫斷之旅-沙溪古鎮。《在路上:老俞的行走》插圖
莫賀延磧的烈風里,他遙想玄奘“寧向西天一步死”的信仰孤勇; 左公柳的斑駁樹影下,他感懷左宗棠抬棺衛疆的決絕背影;唐蕃古道的塵沙中,文成公主進藏的足跡化作民族交融的溫熱血脈;而當汽車顛簸在海拔4000米的懸崖,峭壁上的尕爾寺以信仰之力對抗荒涼,恰如蘇軾在儋州書院寫下的“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些穿越千年的堅守、融合與豁達,為困于當下的都市人點亮一盞明燈。
![]()
海南之旅-儋州東坡書院。《在路上:老俞的行走》插圖
書中從不回避旅途的狼狽,多次爆胎讓車隊陷入絕境,在羅布泊蒼茫荒漠中險些迷路,還在萬榮的南松河里掉了手機。但俞敏洪以“不買賬”的行走哲學將危機淬煉成智慧,他說:“困境也許就是轉機,無路也許就是大路。”
![]()
川滇橫斷之旅-九曲黃河第一灣。《在路上:老俞的行走》插圖
他們因此看到了沙漠的日出,聽到了草原的牧歌,體驗了一把坐著輪胎恣意漂流。困境的卡頓給了他們慢下來的機會,這些跌撞恰恰是獻給都市人的破局錦囊——人生的困頓恰是重塑自我的刻刀。
![]()
青海之旅-瑪多尕朵覺悟神山。《在路上:老俞的行走》插圖
《在路上:老俞的行走》早已超越游記范疇,它是一面用山河打磨的鏡子,照見被我們遺忘的生命本真。當城市的霓虹遮蔽了星光,當高樓的鋼筋取代了山徑,俞敏洪以筆墨為舟,載每一位讀者駛向屬于自己的新生彼岸——因為真正的自由,永遠始于“走起來”的勇氣。

精彩試讀

大地的盡頭,都是海洋,當我們覺得海洋無路可走的時候,恰恰是大海的壯闊,把人類帶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看似兇險的大海,給了生命無限的可能性,也給了人類開放的文明。人的命運也是如此,困境也許就是轉機,無路也許就是大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俞敏洪
路走多了,心就寬了
這本書的文稿整理出來的時候,窗外正飄著雨。翻看這些橫跨半個中國與東南亞的旅行記錄,突然想起去年在大海道戈壁灘上,團隊里的年輕人曾問我:“俞敏洪,您都這把年紀了,為啥還要把自己折騰得這么累?”
當時我正蹲在沙地上看一塊嵌著貝殼的石頭,那是兩億年前古海洋的遺跡。我說:“你看這石頭,在地下埋了千萬年,見了天日才算真活過。人也一樣,總待在熟悉的圈子里,跟埋在土里有啥區別?”
這話并非隨口說說。去年春天在貴州做直播時,我站在黔東南的梯田邊,突然覺得胸口發悶,不是身體不舒服,是心里像被什么東西堵著——新東方的轉型剛見曙光,每天睜眼就是各種報表、會議,日子過得像上了發條的鐘。那天夜里跟新疆的朋友通電話,他在那頭喊道:“來新疆吧!讓戈壁灘的風給你吹吹腦子!”
就這么定了。
于是,我把縈繞心頭的煩惱丟開,把對未來的擔憂也暫時拋開,拎起裝著換洗衣物的背包就上了飛機。后來想想,這種沖動其實藏了很多年。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成功就是把事業做大,到了六十歲才明白,人生的刻度從來不是用財富衡量的。就像在哈密博物館里看到的那些陶罐,幾千年前的先民捏制它們時,肯定想不到會被后人當寶貝,但他們認真生活的樣子,早被刻進了時光里。
來南疆的第一天,在左公文化苑看到那棵百年老柳時,導游說這是當年左宗棠大軍栽的。摸著粗糙的樹皮,我突然想起清代將領楊昌浚那句“大將籌邊尚未還”,以前只當是句詩,那天站在樹下才懂,所謂家國情懷,從來不是宏大的口號,是有人愿意抬著棺材去保衛邊疆,是風沙里也要栽下一棵樹的執拗。晚上躺在大海道的帳篷里,手機沒信號,會議紀要也傳不進來,看著銀河從頭頂淌過,我第一次看清了星星的模樣。原來人把自己放小了,天地才會變大。
走川滇時,我跟阿來老師同行,他是真懂山。在若爾蓋草原看黃河第一灣,他指著遠處的山巒說:“你看這水,看著慢悠悠的,其實一路都在跟石頭較勁。人生啊,別總想著劈開障礙,學會繞著走,反而能走遠。”那天我們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坡上,就著寒風啃干面包,他說起年輕時在藏區采風的經歷,說有次迷路,是個藏族老阿媽把他領回帳篷,給了他一碗帶著奶渣的熱茶。回憶過往,他感慨地對我說:“要知道,所有的偉大,都藏在平凡里。”
這話在東南亞得到了印證。在老撾的喃通村,我看著村民用柴火煮鹽,蒸騰的白霧里,老太太把鹽粒裝進竹筒的樣子,虔誠得像在做什么儀式。他們住的吊腳樓漏著風,卻在房前屋后種滿了三角梅。晚上在瑯勃拉邦的夜市,賣春卷的大姐會用生硬的中文說 “好吃”,收攤時還往我手里塞個芒果。這些人日子過得簡單,卻比誰都明白:快樂從來不是擁有多少,是懂得珍惜當下。
青海環湖騎行的第二天,我摔了一跤。正午的太陽把柏油路曬得發燙,汗水流進眼睛里辣得慌。在石梅灣的沙灘上,看著年輕人沖浪,突然覺得膝蓋的疼痛都值了。我想起后來在興隆咖啡莊園,那個黎族小伙子小曾說:“俞敏洪,您知道不?咖啡果要在樹上掛足九個月才夠味。”我想,人生也一樣,得熬夠了時間,摔夠了跟頭,才品得出回甘的滋味。
在治多縣的英雄廣場,導游給我們講索南達杰的故事,說他犧牲時懷里還揣著沒吃完的干餅。那天風特別大,經幡吹得獵獵作響,我突然明白:所謂勇敢,不是不害怕,是明明怕得要死,還愿意往前挪一步。
在囊謙縣的紅鹽田,看著鹵水在陽光下結晶,像撒了一地碎銀子。曬鹽的老人說,這鹽要經過七十多道工序才能吃。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從來都來得不容易。
這一路走下來,車胎爆過三次,在羅布泊差點迷路,還在萬榮的南松河里掉了手機,但也因此看到了沙漠的日出,聽到了草原的牧歌,體驗了一把坐著輪胎恣意漂流。那些曾經讓我焦慮的報表數字,慢慢變得沒那么重要了;那些爭過的對錯,回頭看也不過是浮云。
有人問我,跑這么多地方,到底圖啥?我想起在亞丁神山腳下,一個轉山的老阿媽說的話:“路走多了,心就寬了。”這本書里記的,就是我走在路上的那些寬心時刻——有戈壁灘的風,有雪山的雪,有陌生人遞來的一碗熱茶,也有深夜自己跟自己的對話。
如果你碰巧翻開它,或許會覺得這些文字太樸素。沒關系,就當聽個老頭嘮叨。要是能讓你也想出門走走,哪怕只是去家附近的公園轉一圈,那這本書就算沒白寫。畢竟人生,就像在大海道開車,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彎會遇見什么,但只要輪子還轉著,就總有新風景。
現在我常跟年輕人說,別總想著 “等有時間了”“等有錢了”。時間和錢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有的,但勇氣這東西,放久了會生銹。就像那天在玉樹結古鎮的格薩爾王廣場,看著千人跳鍋莊,我這老胳膊老腿也跟著晃。旁邊的扎西笑著說:“俞敏洪,跳得不好沒事,動起來就行!”
是啊,動起來就行。路就在腳下,走起來,就對了。
《在路上:老俞的行走》
作者:俞敏洪
版本:現代出版社
2025年10月
如何
參加
1
想要書的朋友請在下方留言區直接留言,給我們發來你想要《在路上:老俞的行走》的理由,你給出的理由越真切,分享越動人,距離收到贈書也就越近。
2
《在路上:老俞的行走》贈書共8套,將贈送8位讀者。我們將在點贊數量最高的5位讀者中選擇2位讀者(留言如與本書無關,書評君可能會順位跳過哦),同時選擇留言最為精彩的6位讀者贈出圖書。如果未能獲得贈書,又希望擁有《在路上:老俞的行走》,也可以點擊上面的圖書封面進行購買(有福利價格)。
3
活動截止日期:2025年11月4日10時(我們會通過回復留言確認福利獲得者,然后請被選中的讀者另外單獨發一條留言,告訴書評君你的郵寄地址和聯系方式)。
本文 為 《在路上:老俞的行走》圖書廣告。 整合:安也;編輯:申璐;校對:盧茜。
![]()
福利派
閱讀需要主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