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詩為約、以海為箋、
以島為韻、以聲傳情。
10月30日晚,第五屆珠海藝術節“藝術偶遇”惠民展演“望海潮——行吟萬山群島”詩歌朗誦會在外伶仃島舉行。
當晚,詩會在悠遠的樂聲中拉開帷幕。本次詩會邀請了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原主任、《詩刊》雜志社原主編葉延濱,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主席團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等詩人、朗誦藝術家、文藝愛好者齊聚一堂,以詩會友、以聲傳情,共同呈現了一場以海洋、島嶼為主題的深情對話。
![]()
詩會現場。程霖/攝
主持人以“海天信箋”為喻,
將南海中散落的萬山群島
比作大海寫給珠海的動人詩行,
引領觀眾開啟一段浪漫的行吟之旅。
整場詩會分為
“潮起”“島韻·詩意棲居”
“心境·山海哲思”
“展望·時代新篇”及“潮涌”
五個篇章,
層層遞進,
展現出珠海作為“百島之市”的
獨特魅力。
點擊欣賞全部詩篇
在詩會上,
參與“望海潮”詩會采風創作的
詩人紛紛寄語,
稱贊珠海獨特的城市氣質、
碧海藍天所孕育的閑適詩意、
深厚的文化底蘊
以及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
所展現出的蓬勃活力。
![]()
海島風光。曾遙/攝
部 分 寄 語
珠海,她的名字,就是海上遍布珍珠的城市。
——葉延濱
愿珠海以海的胸懷迎向未來,讓每一陣海風都吹來詩與光。
——楊克
我想,看全國的海,如果不看珠海的海,我覺得是個最大的遺憾。這一次到珠海來,看到了不一樣的海,不一樣的港灣,不一樣的天空和云。
——王學芯
把我們詩性的目光,透過這片湛藍的海水,去深入到大海的內部去,寫出大海本身的這種斑斕多姿。
——谷禾
真正打動我的,不僅是海島的自然風景,更是讓我看到了人與海、詩與海。
——馬文秀
群島珠玉,珠海芬芳。詩與海的交響在這里永不停息。
——馮娜
如果地球是一只碗,珠海就是碗口的一朵浪花。
——容浩
萬山群島的海水,天空的鏡子,大地的眼睛。
——盛祥蘭
來這里就是為了寫詩,在這里不寫詩就是一種浪費。
——謝小靈
![]()
外伶仃島。李建束/攝
部 分 詩 篇
一生必到一次外伶仃島
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原主任、《詩刊》雜志社原主編 葉延濱
到外伶仃島,你就知道
一生難得有這樣一次躺平
面朝蒼天,有數不完的星星
數牛郎,數織女,數不完的星座
數著數著,你就回到外婆家
童年最美的那個夜晚
就這樣回到你的身旁
在外伶仃島,天使也想躺平
沙灘上那幾只假裝海鳥的天使
告訴你,此刻你也是天使……
![]()
外伶仃島。李建束/攝
到外伶仃島,你就知道
能擺到你面前的窄路坎坷
像島上石景公園,是攀登者自找的
鉆石洞,穿石縫,彎腰駝背一身汗
受罪真受罪,能忍是好漢
憋曲也憋曲,咬牙有出口
要的就是從石縫穿出來
看那天藍藍,藍得無邊無沿!
要的就是腳踩最高巨石
伶仃洋的風都朝你胸膛上吹!
![]()
外伶仃島。陳佳哲/攝
愛意灼心
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王山
海邊的巖石上
紅男綠女嬉鬧喧嘩
燈塔不語
烈日灼目
愛意灼心
![]()
桂山島燈塔。黎健俊/攝
有一種戰斗
雖敗猶榮
有一種犧牲
雖死猶生
云在海面上肅穆懸停
鷹在碧空以飛翔的姿態
致敬盤旋
一艘叫桂山的戰艦
現在是一座海島
不沉
![]()
桂山島。陳佳哲/攝
白腹海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珠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唐不遇
在外伶仃島布滿奇石的山頂
我們魚貫穿過巖石的夾縫
這是億萬年前的海水
所塑造的迷宮
我們沒有遇見彌諾陶洛斯
排著隊悉數抵達陡峭的懸崖
為了感激命運,我們全都抬頭
仰望一只白腹海雕
它腹部的羽毛
是蔚藍的天空中,唯一一朵白云
而大海在我們腳下盤旋
飛得那么低,用爪子
緊緊抓住地球的心臟
![]()
白腹海雕。黎彤/攝
南宋的月光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珠海古元美術館館長 劉春潮
海面上濺躍的每一朵浪花
分別代表一個人的名字
他們可以被暫時覆蓋
卻永遠不能被遺忘
殘陽染紅了大海
半闕《正氣歌》
成為燈塔里永不熄滅的光
誰會是那個被照耀的人
![]()
桂山島燈塔。鄭藹芳/攝
當天上的云朵
投影成海面的白帆
只有解碼了白帆的倒影
才能聽懂大海的潮汐
不是每一種漂泊都叫零丁
但有一句詩歌叫絕唱
有人透過今晚的月亮
看見了南宋的月光
![]()
桂山島文天祥廣場。珠海萬山/圖
巨龍的友好之心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香洲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萬瓊蘭
詩人們擅長把目光越過海面
眺望遠方
科學家們卻凝視著腳下的碧波
用智慧書寫伶仃洋的詩意
天塹變通途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
港珠澳大橋 。鄭藹芳/攝
萬里碧波
港珠澳大橋的身姿巍峨
巨龍俯下身段,以謙遜的友好之心
接受傲慢的打量
“橋王”打著雨傘,穿著雨鞋
卻發現隧道內沒有雨水形成的小河
也沒有滲水的痕跡
沉管隧道的接頭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滴水不漏
這條鋼筋水泥的巨漢
懷有一顆溫柔的友好之心
中華白海豚時時來到身邊嬉戲
碧波漾漾,送來一支輕柔的舞曲
海鳥飛累了,紅腳鰹鳥,牛背鷺
一抹潔白的身影停在礁石上
像一朵朵梔子花
別在港珠澳大橋的發絲
![]()
港珠澳大橋。李建束/攝
此次詩會
不僅是詩歌藝術的集中展示,
更是珠海城市人文底蘊與
海洋文化魅力的生動詮釋。
詩會以詩歌為橋,
把這座城市有山有海、
有歷史、有未來的故事
講給更多人聽,
期待更多人
來到珠海,愛上珠海。
文/珠海發布 張映竹
編輯/黃青芳
責任編輯/田海
三審/孟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