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吳涵玉 記者 李楠)11月1日上午,上海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雪龍”號和“雪龍2”號科考船的汽笛聲劃破長空。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2025級博士生許銀輝與送行的師長告別后,穩步踏上舷梯,登上“雪龍2”號。隨著船身緩緩駛離碼頭,許銀輝正式開啟中國第42次南極科考征程。
![]()
出發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孫友宏在現場向許銀輝授旗,并親切叮囑道:“銀輝博士,我代表學校來看望你。此次出征責任重大,希望你牢記囑托,以東大人的擔當圓滿完成科考任務,更要時刻注意安全,我們等你平安歸來。”副校長孫立濤,自動化學院、附屬中大醫院、科研院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到場送行。
![]()
據介紹,許銀輝2022年加入東南大學南極科考課題組,主攻“極地無人觀監測系統”研究,他是東南大學繼博士生王啟航、青年學者單碩之后的又一位青年極地科考隊員,為學校已持續16年的極地研究歷程再添新力量。
![]()
在此前第41次中國南極科考中,許銀輝研發的無人觀測裝置已測試運行——通過采集圖像數據,為極地無人系統空間感知提供關鍵支撐。作為團隊中最年輕的南極科考隊員,許銀輝提前為應對極端環境做足準備,專程前往西藏參加高原集訓,錘煉身心素質。“從前輩們手中接過南極科考使命,傳承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許銀輝說,將扎根南極一線,為國家極地科研注入東大力量。
![]()
據介紹,本次科考任務將更加聚焦,重點執行極地環境三維感知與科考進度跟蹤任務,深化無人觀監測技術的應用。為了實現目標,科考隊員將深入推進多模態傳感融合技術的應用,結合視覺、雷達、慣性傳感器等多種傳感器的數據,在極端氣候條件下提升監測效率與數據準確性,并推動無人機與地面機器人之間的協作,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的環境監測。
![]()
在此基礎上,科考隊員還將開展極地微型無人觀監測裝備與新能源自持系統的前沿研究,開發適應極地環境的微型無人觀監測系統,并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確保無人設備在極端環境中的長期穩定運行。
![]()
自2010年以來,東大人的極地科考足跡從未停歇:從早期在冰穹A的極寒環境中部署關鍵支撐平臺,到在泰山站一次次刷新無人值守系統的連續運行紀錄,再到保障昆侖站系統的穩定運行、數字孿生、智慧運維等前沿平臺的研發,先后11人次前往南極接續奮斗,突破極端環境技術難題,推動極地科考逐步邁向綠色能源、智能裝備、無人系統的新階段。
(圖片由 杭添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