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漯河的雙匯總部園區內,現代化生產車間的流水線晝夜運轉,每天有上萬噸肉類產品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市場。很難想象,這家如今的跨國肉類巨頭,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小型肉聯廠。從地方國營企業到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再到進入世界500強的跨國集團,雙匯用六十余年的發展歷程,書寫了中國肉類產業的轉型傳奇。
雙匯的發展軌跡與中國農業產業化進程緊密相連。1998年10月15日,雙匯集團正式成立,標志著企業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此后二十余年,雙匯以肉類加工為核心,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形成了從養殖、飼料、屠宰到肉制品加工的完整產業體系。這種全鏈條布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對行業痛點的深刻理解:傳統肉類行業存在產業鏈分散、質量管控難度大、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只有實現全鏈條掌控,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產品質量,提升產業效率。
![]()
2013年,雙匯國際斥資7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豬肉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這起彼時中國企業在美最大規模的收購案,成為雙匯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通過此次收購,雙匯不僅獲得了全球領先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更構建了橫跨亞美歐的跨國經營格局。收購完成后,史密斯菲爾德作為雙匯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美國、墨西哥等地區的運營工作,其品牌得以保留,同時還向雙匯發展供應豬肉原料,為雙匯帶來了獨特的原料優勢。這一舉措讓雙匯迅速躋身全球肉類行業前列,2016年成功進入世界500強,實現了從本土企業到跨國集團的跨越。
![]()
如今的雙匯,已在全國18個省(市)建有30多個現代化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形成了覆蓋廣泛的生產布局。這些加工基地均采用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管理標準,僅在雙匯漯河總部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就配備了毫秒級自動分揀機器人,實現了“一頭豬吃干榨凈”的零損耗生產模式。為保障產品質量,雙匯建立了1986項嚴苛標準,覆蓋生豬體重偏差、冷藏車溫度波動等全流程細節,從源頭到終端筑牢品質防線。這種對標準化的極致追求,使得雙匯產品在市場上保持了穩定的口碑。
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是雙匯發展成就的直接體現。憑借扎實的品質管控和廣泛的市場布局,雙匯品牌價值達到872.33億元,連續多年領跑中國肉類行業。在各類權威評選中,雙匯屢獲殊榮:入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躋身“2018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第78位”,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中國10強食品飲料企業》中位列第3位。這些榮譽的背后,是消費者對雙匯品牌的認可,也是行業對其領先地位的肯定。
![]()
雙匯的產品矩陣始終緊跟消費需求變化。從最初的鮮肉產品,到經典的原味火腿腸,再到后來的香辣口味、玉米熱狗腸等多樣化產品,雙匯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滿足不同群體的口味需求。近年來,面對健康消費趨勢,雙匯又推出了低脂、高蛋白的肉類新品,進一步拓展了產品邊界。所有產品均采用優質豬肉或雞肉作為原料,經過精心腌制和加工,在保證口感鮮美多汁的同時,嚴格杜絕不合格添加劑和防腐劑的使用,讓消費者能夠放心食用。
![]()
在市場覆蓋方面,雙匯已建成一張龐大而高效的銷售網絡。100多萬個銷售終端遍布城鄉各地,每天1萬多噸產品通過這個網絡運往全國,絕大部分省份實現朝發夕至。這種高效的物流配送能力,得益于雙匯在全國布局的冷鏈物流體系,從加工基地到銷售終端,全程低溫管控,保障了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無論是繁華都市的大型超市,還是偏遠鄉村的小賣部,消費者都能方便地購買到雙匯產品,這也讓雙匯品牌深入人心。
![]()
六十余載風雨兼程,雙匯從地方肉聯廠成長為全球肉類行業的重要力量。如今,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雙匯依然保持著對肉類主業的專注,不斷深化產業鏈協同,提升全球化運營能力。這份專注與堅守,正是雙匯能夠在行業浪潮中持續領跑的關鍵所在,也讓人們對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