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云南頻道
人民網記者 程浩
再過一個月,地里的云木香就能開挖。陸可哈蹲下身,扒開泥土,瞅瞅根莖粗細,嘴角揚起笑意。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江鎮抱荷嶺村雀山組,海拔2600米的高山上,常年云霧繚繞。
從縣城出發還穿單衣,盤山公路繞了幾十道彎到村口,山風一吹,立馬得裹緊外套。早年間,這高寒山區讓莊稼難生長,村民守著荒坡,靠種洋芋、白蕓豆糊口,一年忙到頭,口袋里也沒幾個余錢,更沒啥像樣的產業。
![]()
航拍村民們種植的云木香。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怎么辦?還得從“高寒”二字做文章。
云木香,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歸脾丸等中成藥的核心原料,還能提取香料制成定香劑。其多栽種于高寒山區,云南是云木香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之首。2023年,云南確定“云木香”為“十大云藥”品牌支撐品種之一。
雀山組種植云木香,是從麗江“取經”——麗江是云木香重要產地,產量占全省80%、全國65%左右。
數年前,為探索產業發展的路子,雀山組副組長陸可哈急在心里。他帶著幾名村民多次到麗江考察學習云木香種植技術,把育苗、施肥、病蟲害防治的門道都記在腦子里,回來后在地里試種。
兩年的辛勞,沒讓陸可哈失望。高山云霧滋養出的云木香,味道香濃、油氣足,質量上乘,收購商一眼就相中,給出的價格也公道。
“云木香畝產值1萬多元,比種其他莊稼好多了。”陸可哈擦著手上的泥土,算起了“增收賬”。
![]()
曬干后的云木香。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眼見為實。雀山組53戶村民跟著學,如今家家種起云木香,多的種了40多畝,少的也有10多畝。
富了不忘鄉鄰。雀山組村民主動給周邊村組送種子、教技術,抱荷嶺村不少農戶跟著種。如今全村云木香種植面積突破3000畝,今年可開挖2000畝。
產業要走遠,得靠新模式。抱荷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施海云盤算著:“要成立合作社,對接龍頭企業,搞清洗、切片、烘干初加工,再往精加工延伸,讓木香更值錢。”
云木香生“金”,香飄致富路。今年是漾濞彝族自治縣成立40周年,從1985年建縣時GDP0.27億元,到2024年達49.26億元,182倍左右的增長背后,正是這種因地制宜找產業、靠山吃山念“新經”的智慧。
這不,陸可哈的地里,云木香還沒開挖,收購商的電話就打來了。
![]()
再過一個月,云木香即可開挖。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放眼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勢頭正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中藥材產量達61.10萬噸,同比增長11.0%。云木香作為“云藥名片”,不僅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更讓民族地區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