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見師乙而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如賜者宜何歌也?”
![]()
子貢遇到師乙后便向他請教說我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唱的歌,請問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唱怎樣的歌呢。
師乙曰:“乙,賤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也。寬而敬,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者宜歌《商》;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商人志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志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詩者,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熟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槁木,居中矩,句中鉤,累累乎殷如貫珠。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子貢問樂》。
師乙謙虛地回答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樂師而已,哪里值得勞煩您問自己適合唱什么歌呢,請讓我說說自己淺薄的看法,您覺得合理就可以做決定了。
性格寬容心情平和,內在柔和正直的人適合唱《頌》,志向廣大心情平和的,豁達誠實的人適合唱《大雅》,恭順節儉而有禮貌的人應該唱《小雅》,正直清廉而謙虛的人應該唱《風》,性情開朗而內在慈愛的人應該唱《商》,性格溫和而且果斷的人應該唱《齊》。
![]()
詩歌是用來陳述自己德行的,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外在的環境相適應,能夠適應環境四時的變化,天地日夜的運轉和季節的轉變。
《商》音是五帝時代流傳下來的,商人對其進行了整理,于是就將他叫做了《商》,《齊》音是三代留傳下來的,齊人對其進行了整理,因此就叫《齊》,能夠了解《商》音核心的人,遇到事情能夠果斷地做出決策,能夠了解《齊》音核心的人,遇到利益也會謙讓。
遇到事情能夠果斷做出決策這就是勇,見到利益能夠謙讓這就是義,內容中有勇有義,除了詩歌還有什么能做到這些呢,因此詩歌的聲音高音激昂,低音低沉,婉轉曲折,停止就像枯木,其中的內容有規范,句子中間都能夠銜接,就像勇絲線串起來的珍珠。
因此詩歌用語言來表達的,就需要延長語言的表達時間,情緒有變化,就用語言表達,語言不夠豐滿的,就延長語言的表達時間,延長表達時間還不夠的便用感嘆來表達,感嘆還不能夠表達的,就用舞蹈來進行表達,這些都記錄在《子貢問樂》之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