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健康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一旦忽視,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下面我們從多角度解讀其重要性。
![]()
影響生活質量:健康牙齒保障咀嚼功能、語言清晰和面部美觀。齲齒或缺失牙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如無法進食硬質食物),影響兒童顱面發育和成人社交自信。
與全身疾病密切相關:牙周病菌可通過血液傳播,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心臟病發作率提升20%-30%)、糖尿病并發癥(牙齦炎加重血糖波動),甚至與早產、肺炎等健康問題相關。
心理與社會成本:牙病常伴疼痛、口臭,引發焦慮和社交回避。而治療費用高昂(單顆牙修復可達數千元),及早預防可減輕經濟負擔。
![]()
口腔健康是“預防優于治療”的典范,投資日常護理能終身受益。
常見牙病及科學預防策略是“早行動,遠離疼痛”。牙病并非不可避免,90%以上可通過科學預防避免。以下內容聚焦高發病種——齲齒和牙周病,提供實用防護建議,并針對不同年齡段給出參考,便于家庭應用。
齲病的預防措施
氟化物應用:成人每天刷牙兩次并使用含氟牙膏,兒童應選用兒童專用牙膏,并咨詢牙醫定期涂氟。
窩溝封閉: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將封閉劑涂于磨牙溝槽,隔絕細菌。
飲食控制:限制糖分攝入(如碳酸飲料、零食),多食高纖維果蔬(如蘋果、胡蘿卜),促進唾液清潔。
提示:兒童是齲病高發人群,建議家長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牙周病(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預防措施
有效清潔:堅持正確刷牙(如巴氏刷牙法),并用牙線或沖牙器清理牙縫(每日至少一次,可去除約90%牙菌斑)。
定期潔治:每年洗牙1-2次,清除頑固牙結石(牙周病主要誘因)。
戒煙限酒:煙草和酒精加劇牙齦萎縮(吸煙者牙周病風險提升3倍)。
提示:成人易忽視早期癥狀(如刷牙出血),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
其他常見口腔問題預防
牙敏感:避免過冷過熱食物刺激,選用抗敏感牙膏,必要時接受門診脫敏治療。
口腔癌:戒煙酒、避免嚼檳榔,若口腔潰瘍長期不愈應及時就醫篩查。
![]()
日常口腔護理“黃金法則”
科學護理是預防核心,綜合巴氏刷牙法、飲食和檢查指南,形成以下可操作方案。
高效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
步驟:牙刷傾斜45度對準牙齦溝,短距離震顫式刷牙(每顆牙刷5-10秒),順序為外側面、內側面和咬合面,全程2-3分鐘,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
工具選擇:選用軟毛牙刷或清潔效率更高的電動牙刷,牙膏含氟量不低于1000ppm。3歲以下兒童建議使用米粒大小牙膏,3-6歲可增至黃豆粒大小;成人用量為牙刷表面覆蓋薄薄一層或占牙刷頭1/3長度。
輔助習慣:
每天睡前使用牙線或沖牙器,重點清理牙縫區域(占牙菌斑積聚區40%)。
飲食管理:
多喝水、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避免過量攝入酸性食物(如檸檬),以防侵蝕牙釉質。
定期專業檢查:
成人每6-12個月一次,兒童每3-6個月,兒童期護牙奠定基礎,成人期維持可減少晚年缺牙。
文字|口腔科 趙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