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諾貝爾獎已于 10 月 6 日至 13 日陸續揭曉,我們祝賀各位諾獎得主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也很榮幸《科學報告》(
Scientific Reports)出版了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獲得者的既往研究成果。而這已不是《科學報告》第一次發表過諾獎得主的研究了!
《科學報告》是一本匯聚全球科學發現的期刊,這究竟意味著什么?諾獎得主的選擇恰好印證了《科學報告》這一精髓,作為 Nature Portfolio 旗下備受推崇的一本多學科開放獲取(OA)期刊,《科學報告》是全球研究人員發表其創新成果、獲取重要且可信研究的理想之選。
Scientific Reports是 Nature Portfolio 旗下的一本多學科開放獲取(OA)期刊,恪守具有建設性、既觀點包容又嚴格的同行評審。《科學報告》為打破學科之間傳統邊界的研究提供了展示平臺,發表范圍涵蓋自然科學、心理學、醫學及工程學所有領域,專注發表科學上嚴謹、技術水準高的原創研究。《科學報告》具有發文可見度高,社會影響力大,及廣受業界認可的特點,并致力于讓發表的研究更大限度地被傳播、共享并重復使用。根據科睿唯安2024 JCR,《科學報告》已成為引用量位居全球第三的學術期刊。
![]()
掃碼訪問《科學報告》官網,探索全球科學發現
為何選擇《科學報告》?
·多學科研究的發表之所:倡導開放獲取與跨學科融合,是發表能打破傳統學科邊界的開創性研究的理想平臺
·來自擁有180多年出版歷史的 Springer Nature:承襲 Nature Portfolio 的權威標準,兼具大規模出版的效率與嚴謹性,是值得信賴的發表選擇
·助力研究人員職業發展:致力于支持所有職業階段的研究人員,通過發表扎實而具影響力的研究,助力其職業發展。
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美國西雅圖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Mary Brunkow、美國華盛頓州 Sonoma 生物治療公司的科學顧問Fred Ramsdell、日本大阪大學的免疫學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獎勵他們發現了一類能阻止機體攻擊自身組織的免疫細胞。
![]()
Fred Ramsdell、Mary Brunkow、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發現了幫助調控免疫系統的調節性T細胞。來源:F. Ramsdell, 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 Michaela Rihova/CTK Photo/Alamy
其中,坂口志文有兩項原創性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論文標題:Th17 介導的自身免疫性關節炎中,Gsdmd 和 Ripk3 在維持 IL-1β 產生和慢性炎癥中的非必需作用(Dispensable roles of Gsdmd and Ripk3 in sustaining IL-1β production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17-mediated autoimmune arthritis)
諾獎得主作者:坂口志文
發表日期:2021年9月21日
訪問量:3312,引用量:5
論文導讀:
程序性壞死(如壞死性凋亡和焦亡)是一種高度促炎的細胞事件,與慢性炎癥密切相關。盡管自身免疫性組織炎癥中存在多種引發焦亡和壞死性凋亡的誘因,且隨之發生的溶解性細胞死亡會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包括損傷相關分子模式和IL-1β),這些介質能夠放大自身免疫性 Th17 效應功能,但這些程序性死亡在自身免疫性關節炎發病機制中是否發揮關鍵作用仍不甚明了。本研究發現,分別作為焦亡和壞死性凋亡關鍵分子的 Gsdmd 與 Ripk3,在炎癥性滑膜組織中上調,但對 IL-1β 的產生以及 Th17 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關節炎的發展并非必需。在 SKG 小鼠中,無論是哪種情況:
Gsdmd?/?
Ripk3?/?或
Gsdmd?/?
Ripk3?/?,都表現出嚴重的關節炎,并伴有致關節炎性 Th17 細胞在引流淋巴結和炎癥關節中的擴增,其程度與野生型 SKG 小鼠相當。 盡管
Gsdmd? 或
Ripk3? 骨髓來源的樹突狀細胞在經典刺激下分泌的 IL-1β 顯著減少,但在缺乏 Gsdmd 或 Ripk3 的情況下,炎癥滑膜中的 IL-1β 水平并未受到影響。研究結果表明, T 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關節炎的進展與焦亡和壞死途徑無關。
掃碼免費閱讀《科學報告》論文全文
論文標題:腫瘤分級與腎細胞癌中腫瘤組織浸潤淋巴細胞的完全功能障礙顯著相關(Tumour grad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s with total dysfunction of tumour tissue-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諾獎得主作者:坂口志文
發表日期:2020年4月10日
訪問量:6989,引用量:35
論文導讀:
同時評估 CD8 T 細胞和 CD4 T 細胞的表達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在腫瘤靶向免疫應答中具有關鍵的網絡作用。在 97 例腎細胞癌患者中,基于 PD-1 和 TIM-3 表達水平對 CD8 和 CD4 T 細胞進行的 RNA測序及基因集富集分析表明:PD-1+ TIM-3+ CD8 T 細胞群與 PD-1 低表達 TIM-3+ CD4 T 細胞群分別被表征為衰竭型 CD8 T 細胞和調節型 CD4 T 細胞。在 WHO/ISUP 分級較高(3級、4級)的 腎細胞癌患者中,這兩類CD4 和 CD8 T 細胞群顯著上調(P<0.001)。此外,高分級患者中 CD4 和 CD8 T 細胞群的細胞因子產生能力顯著低于低分級患者(P<0.05)。多變量分析顯示,接受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 治療的高分級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預后顯著差于低分級患者(P=0.026)。本研究證實腫瘤分級與 CD4+ 及 CD8+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功能障礙及納武單抗治療效果存在顯著相關性。
掃碼免費閱讀《科學報告》論文全文
![]()
掃碼訪問202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合集,閱讀更多關于免疫系統調控的研究、綜述、評論和《自然》新聞
![]()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研究人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ohn Clarke、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的Michel Devoret、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的John Martinis,表彰他們證明了宏觀尺度上的量子物理學。他們研究的范圍包含名為量子隧穿和量子疊加的奇特效應,為如今一些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奠定了基礎。
![]()
John Clarke、Michel Devoret和John Martinis揭示了宏觀層面的量子物理學,為超導量子電路的發展做出了里程碑貢獻。來源:UC Berkeley; Yale Engineering; Rocco Ceselin for Nature
其中,John Martinis有一項原創性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論文標題:超導量子比特的缺陷位置解析(Resolving the positions of defects in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bits)
諾獎得主作者:John Martinis
發表日期:2020年2月20日
訪問量:6652,引用量:63
論文導讀:
固態量子相干器件正迅速發展。例如,超導電路已被用于演示包含數十個量子位的原型量子處理器。這項進展同時揭示,此類器件中絕大部分的退相干和能量損耗源于寄生材料缺陷。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缺陷的微觀結構及其在樣品制備過程中形成的機制。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技術,可用于獲取相對于量子比特電路薄膜邊緣的缺陷位置信息。通過使量子比特樣品暴露于芯片周邊電極產生的電場中,可調諧缺陷的共振頻率。通過測定缺陷與各電極的耦合強度,并結合電場分布的模擬結果,可獲得缺陷所在位置及界面的概率分布。該方法適用于各類現有量子比特樣品,無需額外修改芯片設計,為提升材料質量和納米制造工藝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助于構建更高相干性的量子電路。
掃碼免費閱讀《科學報告》論文全文
掃碼訪問2025諾貝爾物理學獎合集,閱讀更多關于量子力學的研究、綜述、評論和《自然》新聞
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
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日本京都大學的北川進、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Richard Robson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Omar Yaghi,這三位科學家開創性地制造了一類極為多孔的材料,稱為金屬有機框架(MOF),能捕獲和存儲二氧化碳等分子。
![]()
北川進、Omar Yaghi 和Richard Robson 因開發金屬有機框架而獲 得2025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來源:Kawasaki/Yomiuri Shimbun via AP/Alamy、Brittany Hosea-Small/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Paul Burston/墨爾本大學
其中,Omar Yaghi有一項原創性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論文標題:新型水穩定沸石與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吸附焓特性研究(Characterization of Adsorption Enthalpy of Novel Water-Stable Zeolites 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諾獎得主作者:Omar Yaghi
發表日期:2016年1月22日
訪問量:1.8萬,引用量:100
論文導讀:
水吸附在熱能存儲、海水淡化及水資源收集等眾多應用領域正日益重要。要開發此類應用,必須深入理解吸附劑-吸附質與吸附質-吸附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掌握多孔材料-吸附質體系(如沸石和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吸附/脫附過程所需的能量。本研究提出一種技術,通過常規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和熱重分析儀(TGA)進行脫附實驗,以水為吸附質,表征沸石和MOF-801的吸附/脫附焓。該方法可估算先前未表征吸附劑的吸附焓,并將其作為吸附量和溫度的函數進行分析。研究表明:I型沸石的吸附焓值可增至潛熱值的兩倍以上,而MOF-801在寬范圍蒸汽吸附量下吸附焓值基本保持恒定。
掃碼免費閱讀《科學報告》論文全文
掃碼訪問2025諾貝爾化學獎合集,閱讀更多關于金屬有機框架的研究、綜述、評論和《自然》新聞
以上翻譯僅供參考,請以英文為準。
諾獎得主的選擇,印證了《科學報告》的使命 ——匯聚全球科學發現,并為作者提供一個值得信賴、備受推崇的發表之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