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先說:通常不會影響期刊錄用
絕大多數人文社科期刊接受作者在投稿前公開預印本,前提是你把版本標注、匿名盲審、版權許可處理規范。少數期刊或專刊可能有限制,投稿前務必查看目標期刊官網的“作者須知/預印本政策”。
什么情況下“可能”有影響?
1、期刊明文限制:個別刊物不允許公開“已接受稿/出版社版式稿”,但允許投稿前版本(preprint)。
2、雙盲評審暴露身份:若在文中主動貼出可識別作者的預印本鏈接,或預印本附言透露身份,可能削弱盲審。
3、許可與版權沖突:給預印本選擇了與期刊版權條款相沖突的商業性或獨占性許可。
正確投稿的 3×3 清單(投前|投中|投后)
一、投前(把基礎打牢)
1、平臺匹配:在人文社科領域,直接用學術世界·人大哲社預印本;學科口徑與中文生態更適配。
2、版本合規:上傳的是投稿前版本(未經同行評審的作者稿)。
3、版式對齊:按目標期刊體例排好(題目/摘要/關鍵詞/注釋與參考文獻),減少來回改版成本。
4、顯著聲明(建議置頂+文末各一處):本文為預印本(投稿前版本),尚未經同行評審。若被錄用與發表,以期刊正式版本為準。
5、許可設置:優先選“署名”(或“署名-非商業-禁止演繹”)的知識共享許可;避免獨占商業再利用。
6、匿名準備:文內不要出現“本文作者前文××”等自證線索;投期刊時不主動在正文貼入預印本鏈接。
二、投中(與編輯建立“可信”關系)
1、投稿系統勾選:如系統詢問“是否有預印本”,如實勾選“是”。
2、投稿信一句話說明(可直接用):
為促進學術交流,稿件的投稿前版本已在“學術世界·人大哲社預印本”公開,不視為既發表;我們將嚴格遵守貴刊關于預印本與雙盲評審的全部規定。
3、版本迭代:收到審稿意見后,在預印本頁面發布新版本(v2/v3…),并在“變更記錄”寫清“根據審稿意見,補充了××、修改了××”。
4、避免破盲:審稿進行中不在公開渠道高調轉發帶有作者身份的預印本鏈接;如需交流,用“匿名下載鏈接/脫敏截圖”。
三、投后(把證據鏈補齊)
1、錄用后:在預印本頁添加期刊正式引用與永久標識(如 DOI);如期刊允許,上傳“作者接受稿”(通過外審但未排版的作者版),遵守冷卻期/館藏政策。
2、未錄用:48 小時內復盤,實質性修訂后切換更匹配的欄目或特刊;預印本持續保留與更新,維持可見度與討論熱度。
常見疑問(超簡版)
Q:預印本會被視為“一稿兩投/既發表”嗎?
A:不會。預印本是公開交流,不等同于正式發表;但要寫明“投稿前版本、未同行評審”,并遵守期刊政策。
Q:雙盲評審如何避免暴露?
A:不在正文放可識別鏈接;作者信息與致謝放到匿名稿外;投稿系統如實披露“有預印本”,即可。
Q:許可怎么選最穩妥?
A:一般用署名或署名-非商業-禁止演繹許可;不要選與期刊版權沖突的獨占商業許可。
Q:預印本有什么正向收益?
A:更快拿到同行反饋、更易被編輯/特刊提前發現選題、提高檢索與可見度,對趕**畢業/結題/快速發表(網絡優先/特刊)**很有幫助。
一頁式操作卡(可直接貼到文檔首頁)
這是預印本(投稿前版本),未同行評審。
許可:知識共享署名(或署名-非商業-禁止演繹)。
若被錄用,以期刊正式版本為準。
變更記錄:v1(日期)→ v2(根據意見補充××)→ v3(方法段重寫××)。
聯系方式:學術世界作者頁鏈接(不含個人隱私信息)。
一句話總結
把“版本標注清楚、匿名不破盲、許可不沖突”三件事做好,投人大哲社預印本一般不會影響期刊錄用;相反,它能讓你的研究更快進入學界視野,幫助你在“時間、可見度、可信度”三條線同時獲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