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16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嘉賓走進安順市平壩區天龍屯堡景區,實地探訪被譽為“明代活化石”的屯堡文化,親身感受六百年歷史的厚重與獨特魅力。
![]()
嘉賓們參觀天龍屯堡景區
活動當天,嘉賓們在身著屯堡傳統服飾解說員的帶領下,沿著青石板路,緩緩穿行于錯落有致的石頭建筑群中。這些建筑風格獨特,既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又融入了軍事防御的特點,嘉賓們不時駐足,用相機記錄下眼前的景致。
解說員沿途介紹了屯堡的歷史淵源、建筑特色以及屯堡人的生活習俗,大家認真聆聽、不時提問,結合眼前的景致對照講解內容,對屯堡文化的歷史脈絡與傳承現狀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
高臺地戲表演
“鏘鏘鏘…”戲臺前,高臺地戲精彩上演。演員們頭戴面具,身著戲袍,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演繹著《封神演義》中的經典片段。粗獷的唱腔、古樸的面具、激昂的戰舞,深深吸引了在場的每一位嘉賓。他們聚精會神地觀看,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對這一古老藝術形式所展現出的磅礴氣勢和深厚文化底蘊贊嘆不已。
臺灣成功大學教授施德玉感慨道:“一路走來,這里的建筑、服飾與民俗歷經六百余年風雨依然完好保存,實在難能可貴。它不是靜態的遺址陳列,而是‘活’著的文化場域,居民依舊在此世代生活,傳統文化在日常煙火中自然延續。這份堅守讓我深受觸動,真心希望這里能繼續守護好這份珍貴傳承。”
![]()
嘉賓體驗屯堡大碗茶
據悉,第16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由中國文聯和貴州省委宣傳部主辦,貴州省文聯承辦,于10月29日在貴陽開幕。論壇以“全球視野下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與國際傳播”為主題,共設置一個主論壇和三個平行論壇,同時配套舉行“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多民族文化主題攝影展”、多彩貴州民族特色展示交流和文化參訪等活動。
安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思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