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濟源市濟瀆路學校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與喜悅氛圍,農耕文化館揭牌儀式正在舉行,一件件承載著歲月記憶的農耕藏品正式“安家”,為該校師生們搭建起一座觸摸傳統、感悟文化的實景課堂。
![]()
據悉,農耕文化館的藏品由熱心傳統文化與教育事業的愛心人士李小寶先生捐贈。擁有濟源民俗文化展覽館館長等多個頭銜的他,深耕民俗文化領域,致力于河濟文化的保護與傳播。此次捐贈的犁、叉、紡車、石磨等數十件生產生活用具,不僅是農耕時代的“見證者”,更凝結著先輩們的生活智慧與勞動結晶,原汁原味還原了傳統農耕文明的風貌。
![]()
揭牌儀式后,師生們有序走進農耕文化館,近距離觀摩這些充滿年代感的藏品。大家圍著古樸的石磨好奇探尋,對著精巧的紡車駐足端詳。在老師的講解下,了解各類用具的歷史淵源與使用方法,穿越時空感受傳統農耕生活的煙火氣。實物觀摩帶來的直觀體驗,讓同學們對“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之后,李小寶先生為同學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講座。他以日常所用的“筷子”為切入點,從形制寓意到禮儀規范,深入淺出地解讀了筷子中蘊含的尊老愛幼、民族韌性等傳統文化理念,“七寸六分”的規制、“天圓地方”的內涵讓同學們驚嘆于小小筷子背后的文化密碼。
![]()
夾黃豆比賽將氛圍推向高潮,學生們分組開賽,在規定時間內用筷子夾取黃豆。比賽中,手法生疏的不時掉落,用筷穩準的快速完成,現場笑聲與加油聲不斷。?沉浸式活動,讓學生們在趣味中增強了文化的認同。
![]()
農耕文化館的建成與啟用,是濟源市濟瀆路學校推進 “五育并舉”、厚植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該校領導樊利明、鄧峰等參加活動并表示,將以農耕文化館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在觸摸農耕文明的過程中,涵養家國情懷,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薪火相傳。(供稿:阿濟)
![]()
編審:呂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