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愛吃糖的貓cat第536篇原創文章
作者|愛吃糖的貓
![]()
這幾年,我身邊陸陸續續的同學們都進體制了。
有個同學,前幾年就已經辭了工作,留在老家備考,一年又一年,終于考上了隔壁縣城里的體制,我們幾個聚餐的時候聊起來,那一屆的學生們有很多已經回老家考公考編了。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后,總想著安安穩穩。
前幾年參加我高中同學的婚禮,兩個人都是我的同班同學,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在水電局上班的,來參加婚禮的賓客連連點頭,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我仔細數了數身邊的同學們,將近一半多的人都混到了穩定的“鐵飯碗”,都分散在不同的單位、崗位上,享受著六險一金和雙休的穩定生活。
老實說,我也會羨慕她們這樣的生活,兩點一線,工作上只要不犯什么大錯誤,可以一輩子干到老,雖然拿到手的工資不多,但勝在輕松悠閑,未來養老保障也高。
老家的同學們,她們未來退休金也不會太低,雖然現在看薪資一般般,但隱藏福利很多,節假日都有各種大禮包,退休后的保障才是令人向往的。
曾經我還看不上老家三五千的工資,可結合現在的就業環境,再看看那些在老家編制內的同學們,拿著三五千的工資,真的很輕松,屬于又輕松又穩定,生活節奏又慢,每天都有大把的時間陪陪家人。
老家的生活節奏又慢,只要家里稍微幫襯一下,買套小房子,有個代步車,每個月領領工資也是夠花的,沒什么大的開銷,過著小富即安的生活,更沒有背井離鄉的心酸,不用擔心房貸車貸還不上,生活是很安逸的。
前幾年,我一個同事干得好好的,突然辭職回老家了。
我私信問他為什么離職,他說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得抓緊回老家靠編制,那時的他25歲,趁最后幾年,要抓緊上岸。
最后上沒上岸我不清楚,也沒繼續追問了,但去年看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是騎著電瓶車在老家的街道上吃麻辣燙的圖片,剛下過雨的夜,街道兩旁有些飄落的梧桐樹,他和朋友愜意的吃著麻辣燙。
我想,他應該是考上了吧。
![]()
我們班最先上岸的是小敏。
畢業前她還在跟我吐槽實習加班到凌晨,說再也不想看甲方臉色,某天深夜,她突然發來消息:“我報了老家的事業單位,筆試過了。”后來才知道,她媽媽生了場病,家里沒人照顧,編制內“朝九晚五能顧家”的優勢,成了比高薪更實在的選擇。
現在她每天下班就能去菜市場買菜,周末陪著媽媽散步,朋友圈少了精致的咖啡,卻多了燉排骨和河邊的晚霞。
再次打開同學群時,我忍不住感慨,不過幾年時間,曾經在宿舍里聊工作、未來的那群人,現在頭像旁的備注悄悄換了模樣。
有人加了xx街道辦,有人帶了xx稅務局,連當初最叛逆說要去北上廣闖闖的阿澤,上個月也曬出了家鄉市場監管局的入職照。
阿澤的轉變讓我感到意外,他曾經是我們班的“創業達人”,還在學校的時候就開了個小小工作室,畢業后更是一頭扎進了深圳的互聯網行業里去,去年我刷到他朋友圈的時候,是一張雪天里的政務大廳的照片,配文是:終于不用再擔心被優化了。
我私信他的時候,他說也沒問題啊,已經連續三個月沒休過周末,項目黃了還沒裁,真是太倒霉了,最后拿了賠償金回了老家。
備考半年后考上了區里的崗位,雖然崗位比以前少,但每月15號工資準時到賬,不用再為下個月的房租焦慮。
看著身邊同學們的選擇,我漸漸明白,體制不再是“求穩”的代名詞。
更像是成年人對抗生活不確定性的“安全墊子”,不是大家沒了闖勁,而是在見過職場風浪、體會過家人需要陪伴的時刻后,開始懂得“安穩”不是妥協,而是另一種對生活的掌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