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間如流水,轉瞬之間十月即將落幕,重陽佳節也悄然臨近。
2
在傳統文化中,“九”被視為陽數之極,雙九相疊,因而得名“重陽”,寓意吉祥深遠。
3
而今年的重陽節恰逢陽歷10月29日,形成“三九重合”的特殊格局,更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文化意味。
4
自古以來,這一節日便承載著深厚的情感與敬意,歷經千年傳承,習俗豐富,禮節嚴謹,始終是中華民俗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5
在過去,人們會在這一天登高遠眺,賞秋景、舒胸懷;也有舉行祭祖儀式的風俗,向先人表達追思,祈求家族平安順遂。
6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家庭延續傳統,在重陽節遵循“1不去,2不出,3不碰,4要吃”的生活準則,寄托對健康幸福的美好期盼。
![]()
7
1不去,2不出
8
先來看“1不去”所指何事。
9
有些人認為下午去掃墓更能體現孝心,所謂“晚去才顯誠意”。但其實按照傳統規矩,祭祖活動應在午前完成,最遲不可超過中午十二點。
10
這并非出于迷信所謂的“陰氣過重”,而是基于實際健康考量。
11
今年霜降已過,秋季寒意漸濃,晝夜溫差最高可達15攝氏度,體感寒冷迅速來襲。
![]()
12
老年人長時間處于郊外墓地這類通風開闊地帶,極易受涼,容易引發關節疼痛甚至僵硬不適。
13
加之部分墓區地形復雜,臺階較多,若光線不足,視線不清,摔倒風險顯著增加。
14
去年某地就發生過真實案例:一位老人下午掃墓時不慎踩滑跌倒,導致腿部骨折,臥床休養近三個月。
15
主治醫生當時特別提醒:“秋冬季節骨質脆弱,一次跌倒可能帶來長期后患。”
![]()
16
再談談“2不出”的真正含義。
17
民間流傳一句老話:“九九二不出,到頭一場空”,可后來卻被誤讀為“不能出門,否則會破財”——這種說法毫無依據,純屬曲解。
18
事實上,“二不出”不僅不限制出行,反而鼓勵適度外出。
![]()
19
國家衛健委近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秋冬時節若長期久坐不動,尤其對中老年群體而言,會導致血液循環減緩,血管彈性下降,大大提升腦卒中的發生概率。
20
當前正值秋高氣爽,空氣清新宜人,正是適合戶外活動的好時機。
21
無論是登高山、逛公園,還是在小區庭院里曬曬太陽、散散步,都有助于身心調節。
![]()
22
北京醫院心血管科專家于雪醫師建議,最佳出行時間為上午十點左右,陽光充足且紫外線適中,只需步行二十分鐘即可促進代謝,增強免疫力,關鍵在于避免過度勞累。
23
第二項“不出”指的是“煙火不出”,即家中必須開火做飯,全家人圍坐共進一餐。
24
試想,重陽本是敬老愛親的重要日子,若家中冷鍋冷灶、無人掌勺,長輩心中難免失落。
![]()
25
那些聲稱“開火會沖撞運勢”的說法,不過是誤解了團圓飯的意義,實則違背了節日溫情的本質。
26
既然出行與炊事的講究已經明晰,那么飲食方面的講究是否更為繁復?
27
別擔心,接下來的“3不碰,4要吃”才是重陽節的核心內容,理解偏差確實可能影響健康與氛圍。
![]()
28
3不碰,4要吃
29
首先要牢記“3不碰”,這幾條禁忌并非空穴來風,而是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30
第一,切勿隨意“碰”食螃蟹。
31
前些年曾有報道:一名姓王的老人在重陽節當天空腹連吃三只大閘蟹,結果半夜腹痛難忍,緊急送醫搶救。
32
家屬起初還歸咎于“觸犯節日禁忌”,殊不知問題根源在于飲食不當。
![]()
33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早有記載:螃蟹性味咸寒,略有微毒,空腹食用或存放過夜后再加熱,極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
34
因此,吃蟹時搭配姜醋汁可有效驅寒解腥;老年人和兒童應控制攝入量,每人不超過一只為宜。
35
同時注意不要與月餅、柿子等高糖高鞣酸食物同日食用,以免加重消化負擔。
![]()
36
所謂“重陽吃蟹招災”,不如說是“盲目貪嘴惹病”更為貼切。
37
其次,不要隨便“碰”送菊花。
38
眾所周知,白色與黃色菊花常用于悼念場合,若將此類鮮花贈予健在的長者,極易造成誤會,令對方情緒低落。
![]()
39
重陽節正確的禮物選擇應是茱萸果枝或松柏盆景,象征延年益壽、福澤綿長。
40
若確實喜愛菊花,也可挑選色彩明艷的秋菊盆栽作為禮品,既能觀賞又不失禮數,但務必避開剪下的切花形式。
41
第三,“不碰寒風”需高度重視,絕非虛言。
![]()
42
《黃帝內經》明確指出:“風從項入,病乃深藏”,說明頸部受風極易誘發疾病。
43
重陽期間北風強勁,尤其腦后“風池穴”一旦被冷風吹襲,可能導致血管急劇收縮,誘發高血壓乃至中風。
44
國家衛健委相關專家強調,秋冬交替之際,老年人外出務必佩戴圍巾或帽子,做好頸部保暖。
![]()
45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繆中榮教授還分享了一套實用的中風識別口訣:觀察面部是否歪斜、雙臂能否平舉、言語是否清晰。只要其中一項異常,必須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46
民以食為天,節令飲食更是重中之重,下面這“4要吃”值得家家踐行。
47
第一,務必要品嘗重陽糕。
![]()
48
“糕”與“高”同音,古人因山路險峻無法登高時,便以吃糕代替,取其步步高升之意,圖個吉利熱鬧。
49
如今長三角地區的重陽糕品種多樣,極具地方特色。
50
例如上海閔行顓橋鎮的傳統桶蒸糕,采用木質蒸桶層層慢蒸而成,質地軟糯細膩,冷卻后切成薄片冷藏保存。
![]()
51
食用時只需稍作加熱,口感依舊柔軟香甜,非常適合牙齒功能減弱的老年人享用。
52
蘇州流行的五色糕,層次分明,夾有豆沙餡與堅果碎粒,甜度適中,入口不膩。
53
安徽蕪湖一帶的糍糕,則會在表面插上五彩小紙旗,用以替代古代佩戴的茱萸,增添節日氣氛。
![]()
54
盡管美味誘人,但仍需注意:秋季脾胃功能偏弱,糯米類食品不易消化,建議少量食用,并可搭配一杯溫熱山楂茶,幫助消食化積。
55
第二,應當飲用菊花酒。
56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疏肝明目、潤肺降燥的功效,正適合應對秋燥氣候。
![]()
57
山東部分地區至今保留著“九月九,菊花釀酒滿缸香”的習俗。可用干菊花浸泡米酒,加入兩顆紅棗增甜提香,飲用時甘醇溫和,暖身又養生。
58
對于不飲酒的人群,沖泡一杯菊花茶同樣適宜,加一勺天然蜂蜜調制成“菊花蜜飲”,既清爽可口,又遠勝市售含糖飲料。
59
第三,不妨嘗試服用養生膏方。
![]()
60
民間素有“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重陽節正是調理體質、儲備能量的關鍵節點。
61
若覺得自制膏方工序繁瑣,也不必強求。
62
可用雞肉搭配黑木耳、香菇燉煮成營養湯品,或直接選用市售優質菊花蜜膏,每日取一勺沖水飲用,簡便有效。
![]()
63
這些皆由天然食材制成,安全可靠,遠比市場上夸大宣傳的“神奇保健品”更具實際價值。
64
第四,記得食用栗子與紅棗。
65
這兩種食材常被嵌入重陽糕中,既蘊含“祈子求福”的美好寓意,又是公認的滋補佳品。
![]()
66
栗子被譽為“腎之果”,有益氣補腎之效;紅棗則能養血安神,改善氣血虧虛。
67
經過炎熱夏季的消耗,人體正需要通過合理膳食補充元氣,此時適量攝入正當其時,堪稱真正的食療智慧。
68
結語
69
綜上所述,重陽節的傳統講究歸根結底可以濃縮為一句話:尊重長輩、關愛自身、把握分寸。
70
即將到來的這個重陽節,請不要再被各種謠言與迷信牽著走。
71
真正該記住的是那套切實可行的生活守則——“1不去,2不出,3不碰,4要吃”。
72
抽出時間陪父母吃頓家常飯,一起散個步,若有閑暇,還能親手制作一塊香甜的重陽糕。
73
畢竟,一家人平安喜樂、其樂融融,才是世間最珍貴的祝福。
74
信息來源:
75
免責聲明:本文發布的圖片、文字等素材來源于網絡,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者的權益,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即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