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連續三天發表重磅評論,旗幟鮮明地劃出底線。
臺灣方面唯有明確承認“兩岸同屬一中”,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才能開啟任何有意義的對話。
這一密集發聲,被島內媒體敏銳捕捉,解讀為大陸已將這一原則性立場推向“實踐階段”。
![]()
三天之內,三篇長文、一次立案、一場演練,一連串動作讓臺媒集體驚呼:大陸對臺政策已經從 “喊口號” 進入 “動真格” 的實踐階段。
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切的起點藏在 10 月 25 日那個特殊的日子里。
當天,國家正式以法律形式設立 “臺灣光復紀念日”。
![]()
就在同一天,臺灣民進黨當局卻刻意淡化這個歷史時刻,繼續推行他們的 “去中國化” 教材修訂。
一邊是大陸以法律固化歷史記憶,一邊是島內勢力試圖割裂血脈,這種鮮明的對立,為隨后三天的密集動作埋下了伏筆。
“鐘臺文” 這三篇文章絕非臨時起意,三篇超過兩千五百字的長文,從歷史、現實到未來層層遞進,邏輯鏈清晰得讓臺媒都挑不出毛病。
![]()
第一篇《臺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里,開篇就拋出了公元 230 年的史料,吳國官員沈瑩寫下的《臨海水土志》,里面詳細記載了臺灣的地理風貌和人文習俗,這比很多國家的歷史記載都要早。
文章里特別提到 1945 年臺灣光復時的場景:當時臺北街頭擠滿了舉著國旗的民眾,孩子們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老人對著大陸方向磕頭,那種失而復得的激動,至今還能在老照片里感受到。
更關鍵的是,文章明確了對話的底線,必須承認 “兩岸同屬中國人”。
這個底線不是憑空提出來的,而是有實實在在的現實支撐。
![]()
第二篇《兩岸關系發展和統一利好》最打動人的地方,是沒有講空洞的大道理,全是臺灣民眾能摸到的實惠。
文章里舉了具體的例子:現在臺灣農民種的釋迦果,因為兩岸物流不暢,運到大陸要經過多重中轉,價格漲了三倍還不新鮮;如果統一后,直接走兩岸直航通道,不僅運輸成本能降一半,還能當天抵達大陸市場。
還有臺灣的年輕人,現在去大陸上大學要通過復雜的申請流程,畢業后就業也受限制;統一后,他們能和大陸學生一樣參加高考、考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就業機會。
![]()
這些不是畫餅,而是已經在福建平潭試驗區落地的政策。
平潭現在有上千家臺資企業,臺灣青年在這里創業可以享受稅收減免,孩子能上兩岸合辦的學校。
文章里提到的 “財政盡可用之于民” 也有依據,現在臺灣每年要花大量資金購買美國武器,去年光軍購就花了兩百多億美元,要是把這筆錢用在民生上,足夠覆蓋全臺的醫保缺口。
![]()
第三篇《祖國必然統一勢不可擋》則直接亮明了態度,里面那句 “背棄民族大義者,終將受到審判”,被臺媒解讀為對 “臺獨” 勢力的最后警告。
而重慶警方對沈伯洋的立案偵查,就是這句話的最好注解。
![]()
沈伯洋不是普通的 “臺獨” 分子,他長期在海外炮制 “臺獨” 理論,還勾結外部勢力煽動分裂,按照《刑法》相關條款,這種首要分子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這不是第一次對 “臺獨” 分子追責,之前就有 “臺獨” 骨干在海外轉機時被依法扣留,所謂 “境外就安全” 的幻想早就破滅了。
臺媒之所以說 “進入實踐階段”,是因為能感受到這種 “軟硬兼施” 的力度。
![]()
硬的方面,除了搶灘登陸演練,還有 “吉林一號” 衛星的持續監測,這種衛星的分辨率能看清地面汽車的車牌號,更別說大型軍事設施了。
軟的方面,大陸最近開放了臺灣同胞參加大陸教師資格考試,首批就有三百多名臺灣教師通過考核拿到證書,他們在廈門、福州的學校任教,用親身經歷講述兩岸故事。
這種剛柔并濟的方式,比單純的喊話更有說服力。
可能有人會問,和平統一的機會還有嗎?
![]()
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必須守住 “一個中國” 的底線。
現在兩岸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大陸的 GDP 是臺灣的二十多倍,軍事力量更是全面領先,但即便如此,大陸還是希望和平解決,因為兩岸同胞流著同樣的血。
“鐘臺文” 的三篇文章,其實是給臺灣民眾講了三個道理:歷史不能忘,因為那是我們的根;和平要珍惜,因為那是民生的本;統一是必然,因為那是民族的路。
重慶警方對沈伯洋的立案偵查,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分裂與統一的界限;解放軍的演練,就像一面盾牌,守護著和平的底線。
![]()
現在,“臺灣光復紀念日” 的鐘聲已經敲響,法律的紅線已經劃清,和平的大門依然敞開。
剩下的,就看島內勢力能否認清現實,回到 “一個中國” 的軌道上來。
畢竟,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統一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然要完成的答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