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1 月 5 日,美國最高法院開審一個大案子 —— 特朗普當年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搞全球關稅,現在要判這事兒合不合法。別看這只是一場庭審,它不光要定特朗普政策的 “生死”,還要重新劃美國行政權的邊界,甚至會影響中美關稅戰怎么走。更有意思的是,開庭前三天,特朗普突然說 “不去了”,這里面的門道可不少。
![]()
先說說這案子最核心的爭議:特朗普當年搞關稅,到底有沒有越權?咱都知道,美國講究 “三權分立”,但特朗普那會兒把貿易政策和 “國家安全” 綁在一起,其實是想把行政權搞大。要是最高法院判他 “越權”,那以后美國總統再想用關稅、制裁這些手段,就得受更嚴的法律管著,國會在貿易上的話語權也會回來,能避免有人拿 “國家安全” 當借口亂搞。可要是判合法,那就麻煩了 —— 等于給總統在經濟領域 “松綁”,以后可能都是總統說了算貿易政策,美國那套權力制衡的規矩,說不定就被打破了,后續搞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也會更大。這判決一出來,美國貿易政策穩不穩、能不能預判,就全定了。
再說說咱最關心的:這判決對中美關稅戰有啥影響?從 2018 年開始,中美在關稅上拉扯這么久,全球供應鏈都受了影響。2025 年咱們雖然在日內瓦、斯德哥爾摩談了談,免了部分關稅,但還有 10% 的加稅沒解決。要是最高法院判特朗普的關稅非法,那美國之前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加的關稅,就沒法律依據了 —— 剩下的 10% 可能得取消,之前談好的初步貿易協議也得重新看。到時候咱們中國,還有其他受影響的國家,在談判里就能更主動,不管是知識產權保護還是市場準入,都有更多籌碼。可要是判合法,美國可能還會用關稅施壓,中美關稅戰說不定就成了 “邊談邊打” 的持久戰,其他國家也得被迫接受美國的 “強權邏輯”,全球貿易規則就更亂了。
![]()
還有個小插曲:特朗普開庭前三天突然說 “不去了”,這背后全是算計。從政治上看,他要是去了,萬一在法庭上被問住、說漏嘴,會影響他以后的政治計劃;現在不去,還能把自己說成 “被司法針對”,讓支持者更挺他。從策略上想,他可能也明白,自己去不去都影響不了判決結果,不如躲了,還能把話題引到 “行政權被司法欺負” 上,保住輿論上的主動權,以后還能接著操作。這一招,把他擅長的輿論博弈玩得明明白白。
其實這場庭審,本質上就是美國自家權力打架,卻要牽動全球貿易。美國作為最大的經濟體,它的貿易政策合不合法、穩不穩定,直接關系到全球貿易的規矩能不能立住。不管最高法院怎么判,都得平衡好權力制衡和全球責任 —— 要是一味讓總統權力變大,全球都會更不信任美國的貿易政策;可要是把行政權管得太死,又可能陷入政治內耗,影響辦事效率。
![]()
最后咱得說句實在的:貿易政策不能成了國內政治打架的工具,更不能拿 “國家安全” 當幌子破壞國際規則。不管這案子怎么判,想解決貿易摩擦、一起發展,還得靠大家都認的規則來辦事。這也是全世界對美國的期待 —— 別光顧著自己爭,多想想全球的穩定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