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曰重陽。重陽當日,民間多有登高插茱萸,食藥膳的習俗,這些習俗不僅承載著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愿,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
茱萸
茱萸氣味濃烈,有“除邪氣、御初寒”的作用,秋日天氣轉涼易生疾疫,插茱萸被視為抵御不祥的方式。唐代郭元振《子夜四時歌·秋歌二》里有云“辟惡茱萸囊”,在古代茱萸已經不止可以登高的時候插在山上,也可以將其制成香囊。
而今通過演變,重陽佳節,有些地方的人們也會將茱萸佩戴在手上。
食養
重陽這一天陽氣旺盛卻也伴著秋燥,于是便有了“食養”的講究。重陽節有敬老、祈長壽的傳統,藥膳兼具“食”的美味與“藥”的滋補,既可用作家人共享的節日飲食,也能表達對長輩健康的關懷,成為連接傳統習俗與養生需求的載體。
八珍重陽糕
【食材】
糯米200g、大米200g、芡實150g、茯苓100g、山藥100g、蓮子100g、黨參 50g、陳皮50g、白糖適量
【做法】
黨參、陳皮煮水取汁;芡實、山藥等藥材打成粗末;
糯米與大米混合,加藥汁、藥末拌勻,鋪入模具,中間夾豆沙餡;
蒸鍋上汽后蒸30分鐘,出爐可插五色小旗呼應習俗。
【功效】
黨參、茯苓益氣健脾,山藥、蓮子滋養脾胃,適合食欲不振、消化弱的長輩,是重陽“步步高升”的吉祥食禮。
【注意】
糖尿病患者及感冒發熱者慎食。
玉竹豬心湯
【食材】
玉竹10g、豬心1個、姜片3片、鹽少許
【做法】
玉竹浸泡 30 分鐘,煮水取汁;豬心切片焯水去血沫;
藥汁入砂鍋,加豬心、姜片,小火燉1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
玉竹養陰生津,豬心安神定悸,對秋燥引起的失眠、心律不齊有緩解作用,尤其適合溫燥、熬夜多、壓力大的人群。
【注意】
玉竹需適量,過量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四君蒸鴨
【食材】
鴨肉150g、黨參3g、白術1.5g、茯苓5g、調料適量
【做法】
1.活鴨辛殺,洗凈,去除嘴、足,入沸水中滾一遍撈起,把鴨翅盤向背部。
2.黨參、自術、茯苓切片,裝入雙層紗布袋肉,放入鴨腹。
3.將鴨于置蒸碗內,加入姜、蔥、紹酒、鮮湯各適量,用濕綿紙封住碗口,上屜武火裝約3小時
4.去紙并取出鴨腹內藥包、蔥、姜。加精鹽、味精,飲湯食肉。
【功效】
黨參補氣、茯苓祛濕,搭配鴨肉滋陰利水,能驅散涼燥帶來的怕冷乏力,又避免溫補過度上火,尤其適合涼燥人群。
枸杞菊花茶
【食材】
枸杞子10g、菊花 5g
【做法】
沸水沖泡燜5分鐘,可反復沖泡至味淡。
【功效】
枸杞滋補肝腎,菊花平肝明目,既能緩解秋燥眼干、視力模糊,又能輔助調節血壓,是長輩日常保健的便捷之選。
給長輩的心意,有時就是一塊八珍糕、一碗藥膳湯。它驅散秋涼、滋養身心,更藏著重陽藥膳的意義:傳承孝道,傳遞健康。愿所有長輩歲歲無憂、健康長壽!
藥膳非藥,若出現持續咳嗽、發燒等癥狀,需及時就醫,不可依賴食療拖延治療。
作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山醫院 藥師 林曉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