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時節,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特點是 “燥”和“冷” 。中醫認為“燥邪易傷肺”,肺主呼吸,外合皮毛,開竅于鼻,與大腸相表里。因此,秋燥最易導致肺津耗傷,引發一系列“干燥”不適。這份指南將從飲食、起居、運動到情志,為您提供全方位的養生建議。
飲食篇:潤字當頭,滋陰為要
飲食是潤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核心原則是:“減辛增酸,滋陰潤肺”。減少辛辣(如蔥、姜、蒜、辣椒)的攝入,以免發散過度加重干燥;適當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柚子、石榴)以收斂肺氣。
果蔬類
: “天然礦泉水”,生吃清熱,熟吃滋陰。推薦冰糖燉雪梨、川貝母蒸梨,對緩解干咳、咽痛效果極佳。
白蘿卜: 能降氣化痰,消食除脹。與排骨、牛肉同煮,補而不燥。
銀耳: “平民燕窩”,滋陰潤肺,養胃生津。銀耳蓮子羹是秋冬潤燥的絕佳甜品。
山藥: 補脾肺腎,氣陰雙補。煮粥、煲湯或清炒皆宜。
蓮藕: 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榨汁可治煩渴,熟吃能健脾開胃。
堅果與谷物類:
落花生: 如前所述,潤肺化痰,和胃生津。水煮或做花生露最佳。
杏仁: 甜杏仁可潤肺平喘,用于食療(如杏仁露);苦杏仁藥用,需遵醫囑。
芝麻: 潤燥滑腸,滋養肝腎。可常吃黑芝麻糊。
蜂蜜: 清晨一杯溫水蜂蜜水,能有效潤澤腸道,濡養肺陰。
肉類與湯品:
鴨肉: 性涼,是秋冬清補的佳品,能滋陰養胃。老鴨湯是經典的滋補湯膳。
百合: 清心潤肺,安神止咳。常與銀耳、綠豆等搭配煮湯粥。
![]()
經典食療方:
五白潤肺湯: 用銀耳、百合、山藥、蓮子、杏仁一同煮湯,色白入肺,是強效的潤肺組合。
沙參玉竹老鴨湯: 沙參、玉竹是滋陰良藥,與老鴨同煲,滋陰潤燥功效卓著。
起居篇:防寒保暖,內外兼潤
“暖”字為先:尤其注意頭、頸、背、腳部的保暖。“寒從腳起”,堅持用熱水泡腳,可加入少許艾葉或生姜,能驅寒活血,促進睡眠。
“濕”度為要:在室內使用加濕器,將空氣濕度維持在50%-60%,可以有效緩解呼吸道和皮膚的不適。也可以在暖氣上放濕毛巾或養一些水培植物。
充足睡眠:秋冬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陰精的收藏和身體的自我修復。
勤通風:即使在寒冷天氣,也要每日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預防病菌滋生。
運動篇:動靜相宜,不宜大汗
● 選擇溫和運動: 推薦太極拳、八段錦、瑜伽、慢走等。這些運動能舒展筋骨,促進氣血流通,又不會導致大汗淋漓,損耗津液。
運動時間: 最好在日出之后、傍晚之前進行,此時陽氣較盛,避免在寒風中鍛煉。
補充水分: 運動前后和過程中,要小口慢飲溫水,及時補充體液。
情志篇:安寧恬淡,收斂神氣
秋冬季萬物蕭瑟,人容易產生悲秋、憂郁的情緒。中醫認為“悲憂傷肺”,因此調攝情志至關重要。
多曬太陽: 在天氣晴好時,多到戶外曬太陽,尤其是背部,能溫通陽氣,驅散抑郁。
培養靜趣: 可進行聽音樂、閱讀、書法、插花等安靜的活動,使心神安寧,志氣平和。
主動社交: 多與親友溝通交流,傾訴心聲,避免獨自陷入消極情緒。
核心總結:
秋冬季的清肺潤燥,是一個系統工程。記住 “外避風寒,內潤干燥” 八字訣。通過飲食滋陰、起居保濕潤、運動微汗、情志安寧的綜合調理,我們就能有效地抵御燥邪,滋養肺臟,為身體打下堅實的基礎,平穩健康地度過寒冬。
希望這份指南能像一杯溫潤的蜂蜜水,在這個冬天給您帶來由內而外的滋養。
![]()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 藥師 楊鳳越
審稿專家: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任藥師 張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