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正定,有一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它其貌不揚,甚至有些干癟堅韌,但卻是當地人佐酒下飯的至寶,這就是正定崩肝。顧名思義,“崩”是一種烹飪技法,指的是將熟牛肝切成細絲后,入油鍋小火慢“崩”,直至其水分蒸發,變得干香酥韌,而“肝”則點明了其主料。
![]()
品嘗崩肝,是一場關于耐心與回味的體驗。它不像許多菜肴追求入口即化,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追求一種“耐人尋味”的嚼勁。剛入口時,您會感到它十足的韌性,需要用牙齒和舌頭慢慢與之“交流”。但隨著不斷的咀嚼,被緊鎖在肝絲內部的濃郁香氣開始緩緩釋放——那是牛肝特有的醇厚脂香,混合著多種香料以及醬油、黃醬的復合咸香。
這種香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咀嚼的過程中層層遞進,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直至滿口生香,回味無窮。這種獨特的口感與風味,使得崩肝成為了絕佳的下酒菜。一口醇香的白酒,配上一小撮耐嚼的崩肝,酒的烈性被崩肝的醇厚所馴服,而崩肝的干香又在酒液的浸潤下變得柔和,二者相得益彰。
![]()
關于崩肝的起源,民間傳說它與唐代名將郭子儀有關。據說在安史之亂時,郭子儀駐守正定,軍務繁忙,廚師為了節約時間,將煮好的牛肝切絲油炸后存放,無意中創造了這道美味。傳說雖不可考,但崩肝在正定流傳百年卻是事實,它已經與這座古城的悠久歷史融為一體。嚼著這堅韌的肝絲,仿佛也在咀嚼著古城千年的歲月風華,每一口都是沉甸甸的文化積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