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地,歷史上的河西走廊開鑿過諸多精美石窟,除了聞名遐邇的敦煌莫高窟,還有許多低調卻實力不俗的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群就是其一。這里的石窟開鑿在丹霞巖壁中,仿佛是從石頭中生長出來的一般,而赤色也成了它們最瑰麗的背景板。
![]()
馬蹄寺石窟群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藏族鄉,最早開鑿于十六國北涼時期,后在歷代均有開鑿擴建,現在依然可以看到北魏、隋、唐、元、明、清等朝代遺留下的塑像、壁畫等文物,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這里的塑像和壁畫大部分不僅形態保存完好,顏色也依然鮮艷。
![]()
馬蹄寺石窟群包含千佛洞、南北二寺、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等七處石窟,整個石窟群都在懸崖峭壁之上,從下往上看,氣勢恢宏壯觀,震撼感十足。崖壁上古色古香的樓閣是千佛洞的標志,千佛洞共有8個編號洞窟,沿著迂回的棧道可以依次抵達。
![]()
色彩斑斕的觀音殿仿佛是開在赤紅色巖壁上的奇葩,巖壁上大小不一的孔洞為它增加了幾分神秘氣息。
![]()
三十三天石窟為一個洞窟群的總稱,開鑿于元代,這一片洞窟共7層21窟,各層有隧道通連,從最下面層層向上,最終將到達最高窟——救度佛母洞。
![]()
從遠處看三十三天石窟,層層疊疊,仿佛在看著一個鑲嵌在巖壁上的大型寶塔。
![]()
站在石窟內往外望,腳下是蔓延成片的綠意蔥蔥,遠處是陡峭山體的絕色丹霞,身邊是歷經了千年的佛像,靜謐的氛圍讓人宛如置身天境。
![]()
打卡馬蹄寺石窟群,其中一個樂趣就是探索那些小石窟和小佛殿,它們體量小,所處位置偏僻,需要沿著彎彎繞繞的階梯才能抵達,頗有“與世隔絕”的禪意。
![]()
日曬風沙的雙重作用讓許多摩崖造像已經有些風化,顯出模糊模樣,不過依然能從粗獷的線條中看出昔日光景。
![]()
和莫高窟不同,馬蹄寺石窟群最初開鑿者不是僧人,而是一名儒生。
![]()
五胡亂華時期,名動河西的大儒郭瑀為避亂世來到如今馬蹄寺一帶,他帶領眾多弟子“鑿石窟而居”,隱居著書,國內現存單體面積最大的石窟站佛殿在千年之前就是一處講學的學堂,這樣的世事變遷讓人有滄海桑田之感。
![]()
![]()
開鑿在如此險峻山體之上的石窟總會讓人對古人的智慧和堅韌精神而贊嘆,千年時光流轉,文化和宗教一起在馬蹄寺石窟群中留下了絕美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