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魚的學名叫裂腹魚,肉質細嫩密實,雅魚原產于四川雅安青衣江支流周公河,該地產有兩種裂腹魚,即重口裂腹魚和齊口裂腹魚,因產于雅安,統稱都叫雅魚。描述雅魚特征的文字是:“體表被細致的鱗片所覆蓋,裂腹紅尾,形似鯉而鱗如鱒”,其實,形狀并不"似鯉",應為:體形修長,鱗細,裂腹,紅尾,形似鱒魚。
![]()
1.雅魚“裂腹”之出處
裂腹魚之名是因為臀鰭的兩邊有很大的鱗片,看上去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魚腹裂開了一樣,在魚的腹中線上形成1條類似"裂縫",或者說臀鰭兩側有大鱗片形似裂口,或者說臀鰭的兩邊有很大的鱗片,看上去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裂開了一樣,或者說在肛門和臀鰭基部兩側各自分布著 1 行碩大的鱗片,而在兩列臀鱗之間的腹中線上形成了 1 條顯著的裂縫,也正因如此而獲得了“裂腹”這一形象的名稱,因而名為裂腹魚。
![]()
(在魚的腹中線上形成1條類似"裂縫",因而名為裂腹魚)
2.洋魚
重慶巫溪盛產裂腹魚,但叫洋魚,但名稱來源出處不明。雅魚別名還有丙穴魚、嘉魚、細甲魚、洋魚之稱。
![]()
3.用丙穴魚、嘉魚稱呼雅魚
清末《雅安鄉土志》有記載“嘉魚:由周公水逆行五里黃鶯口之麓所產,鱗甲光澤如金,額有須二,似古文丙字。舊有丙穴嘉魚之目,或好事者名之,然雅魚此最味美,遠近珍焉"。從這些描述文字中可以得出,雅魚這個名稱在清朝就出現了,不是后來命名的,并且早就有丙穴魚、嘉魚之稱,雅魚產于周公河上游山麓,古人只知道這魚有從洞穴里出來的習慣,又似丙字狀。
![]()
(象形文字“丙”,古代丙指魚尾的形狀)
4.丙穴魚的來由
唐代杜甫描寫丙穴魚的詩句:“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其實杜甫說的丙穴魚是根據人們約定俗成的稱呼雅魚,但還不一定說的是雅魚,他也是跟著更早的古人來講雅魚,比如先秦時期的《爾雅·釋魚》(第十六章): “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把彎曲的魚腸形容為“乙”字,把八字形魚尾巴形容為“丙”字,丙穴是指像魚尾一樣的洞穴,其實質上講的就是洞穴或者巖腔洞,丙穴魚就是洞穴魚的意思,古人說的丙穴魚并不是特指雅魚,應該是洞穴魚的泛稱。
![]()
(巖腔洞)
5.嘉魚的由來
至于洞穴,清代嘉慶《洪雅縣志》是這樣描述的:“嘉魚,瓦魚:出瓦屋山下火石鹿石等溪,自山洞中出,味極美”。事實上雅魚是半洞穴魚,越冬的時候才去深水洞穴,況且,雅魚穴居的洞穴不只是溶洞,還包括河流中水下的巖石洞,四川當地人叫巖腔洞。這段文字界定了地域范圍,出自瓦屋山,還叫它瓦魚。
![]()
來源:西南漁業網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