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洞穴里)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蜘蛛網,覆蓋面積達106平方米,居住在蛛網上的蜘蛛數量超過11.1萬只,它們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堪稱現實版的“盤絲洞”。
(如果你害怕蜘蛛也不用擔心,文章里的蜘蛛本身不恐怖,蛛網延綿不絕營造的氛圍有點唬人。)
![]()
2025年10月17日,科學家們在《地下生物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表明在阿爾巴尼亞和希臘邊境一個硫磺洞穴中,發現了一個巨型的蜘蛛巢穴。
巢穴位于洞穴入口大約50米的位置,這里沒有陽光,蛛網沿著狹窄的通道和墻壁不斷延伸,一眼望去都是白白的網,不止一層,有的地方因為蛛網結得太重,還從墻上脫落了。
這場景和電影中誤入“怪物蜘蛛”巢穴極為相似,完全黑暗的洞穴,到處是蜘蛛網,蛛網面積比房子都要大,確實很瘆人。
![]()
脫落的蛛網
值得慶幸的是,這座龐大的地下“蛛網城市”不是單個巨型蜘蛛的杰作。
科學家預估,在這里生活的蜘蛛大約有11.1萬只,而且根據基因檢測,蜘蛛也不止一種,包含家隅蛛(Tegenaria domestica)6.9萬只、游蕩始微蛛(Prinerigone vagans)4.2萬只。
而106平方米的巨型蜘蛛網,是由數千張獨立的漏斗型蛛網拼接而成的。
![]()
發現隱秘的洞穴“蜘蛛城”
最早發現這個蜘蛛巢穴是在2022年,地質科學家對這個硫磺洞穴進行勘探時,意外發現這個蜘蛛群落。
動物類科學家接到消息后,對這個洞穴進行多年研究,才有了現在這個成果。
蛛網面積(洞穴里)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這一發現不是此研究中最亮眼的部分,科學家反而覺得洞穴中蜘蛛的生存模式,以及不同蜘蛛如何和平生存才是最有趣的。
家隅蛛是漏斗蛛科的成員,根據過往的認知,科學家認為家隅蛛是會捕食游蕩始微蛛的。
但在這個洞穴中,家隅蛛不僅沒有傷害游蕩始微蛛,兩種蜘蛛還和平共處,這是相當罕見的。可以說,這是首次記錄到兩種蜘蛛群體共存。
它們居住的洞穴又是一個硫磺洞穴,里面沒有陽光,還有高濃度的硫化氫氣體,如此惡劣的環境,它們是怎么存活的呢?
![]()
科學家發現關鍵原因是:洞穴食物充足。
洞穴富含硫磺物質,大量嗜硫細菌在此定居,并在洞穴一些區域形成黏性的生物膜,而這些生物膜恰巧是搖蚊喜歡的食物,洞穴搖蚊多了,這些小蟲子就成了蜘蛛的食物。
食物充足,又好捕食,兩種蜘蛛自然就沒必要自相殘殺,它們在黑暗的環境中,摸索出了一條獨立且完整的食物鏈。
不過做到這個程度,蜘蛛們也是付出努力的。
科學家將洞內外蜘蛛的基因進行比對,發現洞內蜘蛛長期地理上被孤立,為適應洞穴獨特的環境,基因已經發生改變。
![]()
最后
如果一定要細究,其實這次發現的蜘蛛網不算是世界最大的,只能說在洞穴里發現的蜘蛛網里是最大的,過往在地面上發現的蜘蛛網,比這大得多。
2018年,希臘海灘就曾出現過長達300米的蜘蛛網,完全將岸邊的植物給覆蓋住了,始作俑者是肖蛸科下的一種蜘蛛(Tetragnatha)。
為何蜘蛛網會如此之大?科學家的解釋是:一切是天時地利“蟲”和。
當時是蜘蛛的繁殖季,希臘沿海地區溫度高且潮濕,蚊子一類的獵物很豐富,于是這些蜘蛛就扎堆在海邊結網,為繁育下一代創造出最好的條件。
但這種現象是暫時的,等繁育出下一代,就會自然消亡,不像洞穴里的蜘蛛一樣,世代定居在那里。
最后再來欣賞一下其他蜘蛛們編織的蛛網作品:
![]()
2024年,福建德化山腳下的“蛛網球”,上面黏滿毛毛蟲,據說有30多平方。
![]()
2021年,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水災后,本土流浪蜘蛛織的“蛛絲薄毯”。
這些蜘蛛試圖通過“飛航”在更高處織網,逃離水災。
![]()
2012年,也是在澳洲,蜘蛛集體“飛航”自救。
飛航是蜘蛛“飛行”的一種方式,就是朝天射出蛛絲,借著風的力量飛起來,就像下面這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