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師、家長,以及曾經的學生們,請準備好你們的降壓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教育管理中那些讓人啼笑皆非、血壓飆升的“神奇”操作。如果你感覺胸口氣悶,別擔心,那是共鳴的力量。
事情源于一位網友的留言,內容之“炸裂”,讓我反復確認了三遍這真的不是段子:
“我們學校每節課都有教務處的老師從后門潛入,像‘特工’一樣偵查。目標不是恐怖分子,而是打瞌睡的學生。一旦發現‘目標’,立即手機拍照取證,然后——扣任課老師的績效!”
你沒看錯,學生上課睡覺,不是學生的問題,不是昨夜游戲打太晚的問題,而是講臺上那位老師的“全責”。在這種邏輯下,老師不僅要備教案、上課、批作業,還得兼職“人體鬧鐘”和“咖啡因”,確保臺下幾十個大腦同時在線。否則,工資單上見。
這還沒完,更魔幻的在后頭:
“某校一位老師因個人作風問題(嫖娼)被抓,他所在的整個學校,3年內被取消評優資格。最終,每位教職工到手的績效至少損失3000元,全校加起來,損失超過45萬。”
一人犯錯,全校連坐。這熟悉的“連坐法”,讓人瞬間穿越回秦朝。那位犯事的老師自有法律和紀律處分,但他的上百名勤勤懇懇的同事何辜?他們早出晚歸,教書育人,最后卻要為一個人的錯誤共同“買單”。這45萬,買走了公平,也買走了集體的士氣。
還有“家長不戴頭盔,扣班主任績效”,更是將這種“跨界連坐”發揮到了極致。班主任的手,原來已經長得可以伸到學生家門口,去給家長的電動車“上鎖”了。
這些現象背后,暴露出的是一種簡單、粗暴且懶惰的管理邏輯:
- 責任轉嫁,萬事大吉:學生管理難?那就把壓力全部轉嫁給老師。家校溝通難?那就用班主任的工資來撬動。只要把“鍋”穩穩地扣在一線工作者頭上,管理者似乎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們不去思考如何系統性地解決“學生為何疲憊”、“課程為何無趣”、“交通意識如何真正普及”等根源問題,而是選擇用“扣錢”這把萬能鑰匙,去開所有的鎖。
- “連坐法”下的恐怖平衡:通過綁定集體利益,管理者試圖用“同儕壓力”來制造內部監督。想象一下,如果你一個人的失誤會讓全辦公室同事損失幾千塊,你將承受怎樣的目光?這種基于恐懼的“管理”,摧毀的是同事間的信任,培養的是相互埋怨的氛圍。
- 指標量化,懶政之源:睡覺人數、頭盔佩戴率……當教育被簡化成一個個冰冷的數據和指標,管理就變成了最簡單的“拍照-計數-扣錢”流水線。這背后,是對教育復雜性、人性豐富性的漠視。教育成了流水線,老師成了巡檢工,而學生,則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
我們來開一個“奇葩規定博覽會”,看看還有哪些“杰作”:
- “釘釘”綁架人生:要求老師24小時在線回復消息,幾分鐘內不回復就算“教學事故”。老師難道不用吃飯、上廁所、給孩子洗澡?
- 形式主義登峰造極:教案必須手寫,且每課反思不得少于500字;教室布置必須統一,綠植葉子上的灰塵都會成為扣分項。
- 學生評教一刀切:學生打分直接決定老師績效,導致部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甚至刻意討好學生,教育風骨蕩然無存。
- “安全教育”平臺打卡:強制家長觀看視頻、截圖打卡,將安全教育這件嚴肅的事,變成了疲于奔命的形式任務。
那么,出路在哪里?
好的管理,應該是激發善意和潛能,而不是制造恐懼和對立。它應該:
- 回歸常識:學生睡覺,先去了解他的睡眠情況和心理狀態;家長不戴頭盔,應聯合交警部門進行社區宣傳教育,而不是懲罰與此事最無關的班主任。
- 尊重專業:相信老師的教學自主權,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信任。管理的目標是“成事”,而不是“治人”。
- 責任分明:誰的責任誰承擔,不搞無原則的“連坐”。讓犯錯者付出代價,讓努力者得到獎賞,這才是公平。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而這一切奇葩規定的本質是“管人”。當我們的管理者和制度,把老師和家長都當成了需要嚴防死守的“賊”來對待時,我們離真正的教育,已經越來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