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剛剛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商行重慶銀行(601963.SH、01963.HK)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2025年前三季度,重慶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17.4億元,同比增長10.4%;歸屬于該行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48.79億元,同比增長10.19%。
繼7月末資產總額突破萬億大關之后,截至2025年9月末,重慶銀行資產規模達到1.0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39%。其中,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5203.85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18.1%。
受益于高速擴表,2025年前三季度,重慶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91.2億元,同比增長15.22%。但同時,該行中間業務承壓,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59億元,同比減少27.6%,成為短板。
不過,高質量發展絕非僅靠規模驅動,更需依靠合規護航與風控筑基。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在三季報發布兩日前,10月2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因存在貸款“三查”不盡職、投資業務不審慎等違法違規行為,重慶銀行被罰款220萬元,一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
資產總額九個月增近20%
10月24日晚間,重慶銀行發布三季報。2025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17.4億元,同比增長10.4%;凈利潤48.79億元,同比增長10.1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48.65億元,同比增長11.16%。
按季度劃分,2025年前三個季度中,重慶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5.81億元、40.78億元、40.81億元,同比增長5.3%、8.54%、17.38%;凈利潤16.24億元、15.65億元、16.9億元,同比增長5.33%、5.46%、20.54%。
其中,在上年同期凈利潤增速不足3%的情況下,2025年第三季度重慶銀行凈利潤增速超過20%,單季度凈利潤及增速均達到該行自2021年2月A股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發布三季報的同時,重慶銀行再次推出分紅計劃。該行擬向全體普通股股東每10股派送現金股利人民幣1.684元(含稅,下同),以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普通股總股本34.75億股為基數計算,合計擬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5.85億元,占該行202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的11.99%。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這已是重慶銀行連續兩年推出三季度分紅。包括本次分紅在內,A股上市以來,重慶銀行累計將派現74.6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繼7月末資產總額首次超過萬億元之后,截至2025年9月末,重慶銀行資產規模達到1.0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661.08億元,增幅19.39%。
截至2025年9月末,重慶銀行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5203.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97.68億元,增幅18.10%。其中,公司貸款3990.19億元,個人貸款992.90億元。
截至2025年9月末,重慶銀行客戶存款5542.4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01.28億元,增幅16.90%。其中,定期存款4166.72億元,活期存款966.79億元,保證金存款236.78億元。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5年9月末,重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8.9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31億元;不良貸款率1.14%,較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48.11%,較上年末上升3.03個百分點。
被指貸款“三查”不盡職
加快信貸投放推動高速擴表,成為重慶銀行業績增長強勁的主要原因。
三季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重慶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91.2億元,同比增長15.22%。
此前,重慶銀行曾在半年報中披露,2025年上半年,該行凈息差1.39%,較2024年全年提升4個基點。
非息收入中,2025年前三季度,重慶銀行實現投資收益23.4億元,同比增長24.89%。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重慶銀行的業務及管理費為28.10億元,同比增長9.90%,成本收入比23.93%,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進一步擴大了該行的利潤空間。
但另一方面,重慶銀行也存在短板。2025年前三季度,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59億元,同比減少27.6%。
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重慶銀行的中間業務中,代理理財業務收入1.66億元,同比減少2.47億元,降幅59.77%,該行稱主要是由于當期理財產品管理費及超額報酬較上年同期減少。同期,該行銀行卡年費及手續費收入3854.5萬元,同比也減少23.98%。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重慶銀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3.56億元,同比增虧3.29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三季報發布兩日前,10月2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因存在貸款“三查”不盡職、投資業務不審慎等違法違規行為,重慶銀行被罰款220萬元,一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
有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貸款“三查”(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是信貸風險防控的核心環節,若執行不到位,容易埋下資產質量隱患。投資業務不審慎則說明銀行風險偏好過于激進,可能超越了自身風險管理能力,抑或是投資決策流程和內部控制存在漏洞,對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識別與計量不足。
上述人士認為,銀行高速擴表可能帶來短期的業績亮眼表現,但若缺乏審慎經營理念,可能積累潛在風險,影響長期穩健發展。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盡管全行信貸資產質量有所優化,但截至2025年6月末,重慶銀行零售不良貸款規模達到29.9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55億元,不良貸款率也由上年末的2.71%提升至3.01%。其中,個人按揭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的不良率分別由上年末的1.49%、5.7%提升至1.77%、6.23%,零售貸款質量波動風險不容小覷。
此外,隨著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重慶銀行資本金消耗明顯。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57%、9.67%、12.60%,分別較上年末下降1.31、1.53、1.86個百分點。
截至2025年9月末,重慶銀行于2022年發行的130億元規模可轉債“重銀轉債”僅有85.6萬元完成轉股,因轉股形成的股份數量累計為8.05萬股,占“重銀轉債”轉股前該行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額的0.0023%;尚未轉股的重銀轉債金額為129.99億元,占“重銀轉債”發行總量的比例為99.993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