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重慶市民政局召開2025年重慶老齡事業發展暨老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介紹了重慶在養老保障、健康服務、養老服務供給、銀發經濟培育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并針對老年人權益保護、數字時代風險防范等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近年來,重慶市老齡事業發展取得全面進展,通過構建全方位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
重慶市老齡化形勢嚴峻且特征顯著:規模大、進程快。截至2024年末,全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達801.13萬人,占比25.11%,高于全國水平。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預計僅用12年將從中度老齡化進入深度老齡化。高齡化、結構“年輕”:人均預期壽命接近80歲,高齡老人增多。同時,70歲以下“低齡”老年人約占半數,他們健康、有知識、有參與意愿,是寶貴資源。
重慶加強體系建設,從“保障網”到“服務網”全方位覆蓋。夯實養老保障:構建了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為補充的多層次體系。社會救助精準覆蓋低保、特困老年人,高齡津貼、殘疾人補貼等為老年生活筑牢底線。優化健康服務:實現基本醫保“應保盡保”。加強老年醫療資源供給,推動老年醫院、老年醫學科和醫養結合機構建設。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成效顯著,為數萬人提供了失能保障。居家養老:通過家庭養老床位、適老化改造、定期探訪等方式提升居家照護品質。社區養老:建成覆蓋區縣、街鎮、社區的三級服務網絡,老年食堂有效解決“吃飯難”問題。并大力發展養老機構,突出護理型床位建設,鼓勵公建民營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加強失能特困照護機構和互助點建設,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重慶著力培育銀發經濟與構建友好環境。激活銀發經濟:推動老年用品升級和智慧養老產品應用,將適老產品納入補貼范圍以激活消費。同時加強市場監管,打擊涉老欺詐,保護老年消費者權益。營造友好氛圍:建設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敬老愛老公交線路,推進無障礙環境改造。加強老年人權益法律援助,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支持社會參與(如志愿服務、老年教育、體育健身),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重慶積極開展多部門協同筑牢安全防線。針對涉老詐騙與糾紛,建立多部門協同保護機制,開展意定監護試點,加強防騙宣傳教育。民政部門強化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法院優化適老訴訟服務;檢察機關聚焦公益訴訟;公安機關嚴厲打擊涉老犯罪;司法部門深化法律援助行動,共同織密權益“安全網”。
隨著第十九屆“老博會”暨首屆西部國際銀發經濟大會的舉辦,重慶將繼續整合資源,推動養老產業升級,讓800萬老年人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在“老有頤養”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國)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