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陳伊凡
編輯|苗正卿
頭圖|視覺中國
最近,Open AI在Agent領域來勢洶洶、橫沖直撞。
10月25日,OpenAI被曝正在開發AI工具,以從文本和音頻提示生成音樂,包括為人聲軌道添加吉他伴奏等功能。
10月6日,OpenAI宣布Booking、Canva等應用登陸ChatGPT,開啟了“AI應用商店”的戰略。
更大的改變是,OpenAI 發布了內置 ChatGPT 的 AI 瀏覽器 Atlas,首發 macOS,Windows 與移動端在路上;對話側欄與“Agent 模式”能在網頁原位完成搜索、總結、表單填寫、行程預訂等自動化任務。基礎功能免費,部分自動化能力向 Plus/Pro 訂閱開放。
每一次Open AI推出新的應用,初創公司都要“虎軀一震”,創業者擔心,該怎么做?會不會被OpenAI“吃掉”?
這件事情可能要分兩種情況看,首先是做垂類AI應用的公司如何面對Open AI這樣強大基礎模型的競爭;其次,通用AI公司對于Open AI推出瀏覽器這樣的應用,該如何應對。
這也是我們與許多初創公司創始人時常聊到、他們極為關切的問題,畢竟創業像開題,題開錯了,再怎么努力都是錯的。虎嗅與多位行業從業者、投資人交流了這些問題,試圖給出一些參考路徑。
垂直AI應用如何突破大模型延長線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件事,垂類AI應用公司怎么辦。
虎嗅與許多做AI應用的創始人聊過這個問題——如何判斷OpenAI的延長線?
就拿Open AI進入音樂生成賽道來說,“從技術上,OpenAI完全有能力實現AI賽道的所有功能”,第三方數據公司Xsignal(奇異因子)創始人及CEO告訴虎嗅,他的判斷是,OpenAI的戰略,不是把每個賽道功能都集成在ChatGPT。這句話再往深了理解,是OpenAI正在執行生態戰略,它的目的是成為下一代核心的流量入口,其他應用會鏈接到OpenAI的生態中,在生態中使用GPT大模型,并獲得流量。
嘉和資本CEO袁子恒的觀點是,只要市場規模大的ToC應用,大模型公司未來都會做。這件事事實上也在發生,他最近和一位在Google Gemini團隊的朋友聊過這個話題,現在的大模型廠商,其實一直在持續關注新興的初創公司,一旦發現創業公司成長迅速,to c的市場夠大,大模型廠商就會下場,實現后發制人。“所以在大模型的主賽道和主賽道的業務延長線上,創業失敗概率非常大。”他說。
這里所說的“主賽道”和“業務延長線”到底是什么?
還是要從OpenAI的生態戰略思考。從生態的角度來看,袁子恒說,對Open AI本身來說,大模型推出更多To C應用,可以獲取更多用戶,獲取更多用戶數據,因為對于大模型,互聯網公開數據已經用盡,并且更多產品可以提升用戶留存和粘性。
作為生態平臺和流量入口,什么場景會作為他們的首選?劉震說,要成為生態,一定是高頻,除了用戶數——ChatGPT的月活已經超過11億,還有深度,例如日均使用時長以及使用頻次的高頻。在這樣的前提下,社交、娛樂、游戲、電商和炒股的場景,都最有可能成為OpenAI會切入的場景。一個典型例子是Open AI最近開放生成成人內容。
最近的Apps in ChatGPT,打造了一個應用生態,再加上OpenAI全球8億用戶,吸引了很多應用合作,例如zillow、Coursera等。袁子恒表示,OpenAI還有一個優勢在于,無論To C產品還是To B產品,從交互方式的趨勢來看,自然語言對話式交互已經逐漸成為主流,這也是OpenAI的產品強項。
從變現的角度來看,這些規模大的C端市場意味著掌握足夠多的用戶錢包。最近OpenAI和Etsy、Shopify 、沃爾瑪這些電商平臺實現了合作,消費者通過ChatGPT實現了一鍵購買,袁子恒說,這些動作都說明了這一點。
當然,如果你的產品做得足夠深入、品味足夠好,可能能夠突破這層封鎖。
很多人說Open AI要入局音樂生成賽道,Suno危險了,這里當然也包含國內外一系列音樂生成公司。
真是這樣嗎?Suno前不久剛融了一筆錢,估值將突破20億美元,是上一輪融資估值的四倍。
我曾經聊過一位國內做AI音樂生成的創業者,這里面包含大量專業作曲知識的了解和把握,可能還有復雜的提示詞工程,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基礎大模型技術或者簡單的AI功能可以解決的。Suno還推出了自己的音樂生成模型,用戶輸入歌詞,就能生成完整的歌曲,還能指定AI歌手的音色,滿足個性化需求。
這種情況,很可能最后這些公司會成為OpenAI生態里的一部分,我的理解這件事就好比,蘋果自己也做APP,但仍不妨礙其他公司做出更好的應用,在Apple Store上售賣。
另外,初創公司的優勢就在于,對垂直行業有深度理解,對垂直賽道的數據深耕,這里包含了行業的Knowhow。
舉個例子,我們的“AI原生100”欄目中,寫到過一家公司——OpenEvidence,他們最近完成一筆新融資,估值達到60億美元,他們瞄準的是一個極度垂直和專業的領域——醫療,傳統基礎模型大廠、互聯網公司做醫療AI相關產品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因為AI難以解決幻覺,并且醫療GPT高度依賴專業及高質量的數據。
袁子恒接觸了數百個中美兩地的AI創業者,這些創業者普遍做海外to b方向。并且從YC孵化的創業公司概率分布也可以看得出來,超過80%都是to b方向。深耕行業和垂直場景,嵌入到企業客戶的工作流,持續獲取客戶數據(這些私有數據是大模型不具備的)進行優化,這些才是to b創業公司的壁壘——即,做得好可以獨立上市,遇到天花板也可以被并購,因為美國的to b業態非常豐富,有大量的被巨頭并購的機會,對投資人來講也是多了一層保障。
當然,這么說并不是說OpenAI就做不了,但Open AI如果要做這件事,需要花很大精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一定不是基礎模型公司會做的事情——基礎模型公司會做泛,但初創公司可以深耕。
OpenAI出了瀏覽器,Manus們怎么辦?
接下來再討論瀏覽器這件事。
OpenAI這項功能一出,就有產品測評的朋友說,他把很多其他的Agent都卸載了,因為Atlas太方便了。
袁子恒說,瀏覽器這件事,很明顯體現了OpenAI要做流量入口的戰略。他認為,對于創業公司而言,AI瀏覽器不是一個好的賽道,頭部AI 瀏覽器 Dia在今年九月份已經賣給了Atlassian。因此,這個賽道一定是屬于巨頭的,傳統大廠Google Chrome和新興巨頭OpenAI這樣的,這些屬于一眼能看得見的巨大機會,巨頭一旦全力押注,創業公司很難生存下來。
當然,同樣也做瀏覽器的通用Agent——Genspark最近剛完成了一筆新的融資,這是否能說明一些初創公司的機會?
如果從行業本身來看,通用AI,缺少防御性,目前通用Agent的聲量和用戶更多是先發優勢,但這個窗口期有多長,誰也說不準。
這里還有一個巨大的認知差,經常給創業者提供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建議以及增量信息和第三方視角的袁子恒就發現,To C的產品,國內的產品通常是疊加很多功能,恨不得每個APP上都能交水電費,國外的產品通常是單一功能,典型如Snapchat、Instagram,Facebook,所以Manus和Genspark這樣的通用agent反而對國外用戶是震撼的,Manus甚至在硅谷有很多粉絲。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AI初創者出海之后,就不卷了,海外照樣很卷。非常關鍵的就是營銷。因為海外的流量平權,人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競爭者就更多。
我們往往能在X、領英上看到許多KOL式的創始人,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創業想法和創業經歷,不斷占領用戶心智,這些公司除了主營業務,甚至成了個精簡的“媒體公司”。Swan的創始人,靠自己在領英上做KOL的經歷,幫公司獲得了大量客戶。還有一家叫做Oleve的AI應用工廠,每孵化一個應用,他們就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制造噱頭、吸引流量,他們設計了一個在各大學做街頭采訪的營銷方式,一時間,TikTok上關于這些學校前幾名的視頻都來自Oleve,他們迅速依靠社交網絡實現冷啟動和增長。
我們總說AI時代,一切都值得被重做一遍,因此遍地是機會。但相應的,在我看來,對AI創業者的要求就更高了,不僅要懂產品、還要懂用戶、懂增長。山姆·奧特曼沒有斷誰的“財路”,反而是創業者需要不斷迭代和反思,尋找新的出路。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6967.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