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諾在其經典著作《紅星照耀中國》(又稱《西行漫記》)中,對徐海東將軍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其為“紅色窯工”和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事將領,曾說“中共一眾戰將中,沒有誰能比徐海東更大名鼎鼎了”,在他筆下,徐海東堪稱“中共第一名將”,當時名將眾多,彭林劉賀徐等資深功高的重量級人物齊聚,斯諾為何將徐海東贊譽為中共第一名將呢?
徐海東原屬紅四方面軍,后孤軍作戰,成為紅二十五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以勇猛善戰和出色的戰術指揮而聞名。他率領的部隊在鄂豫皖蘇區的反“圍剿”斗爭和長征中,屢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創造了輝煌的戰績。
![]()
在紅二十五軍獨自進行的、唯一一次在長征中兵力不減反增的“長征”中,徐海東作為核心領導者,成功地將部隊帶到了陜北,為中央紅軍保留了重要的戰略力量,并鞏固了陜北根據地。
斯諾在書中詳細記錄了徐海東的出身(窯工)及其家族為革命付出的巨大犧牲(多達66位親人被國民黨殺害)。這種個人與革命的深度綁定,使他成為革命堅定性的象征。在斯諾看來,這種純粹的、毫無保留的忠誠,是“名將”品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中央紅軍歷經艱險到達陜北時,物資極度匱乏。毛澤東曾寫信向徐海東尋求幫助。徐海東毫不猶豫地將紅十五軍團(由紅二十五軍和陜北紅軍合編而成)五千大洋和物資大部分撥給了中央紅軍,自己只留下少量。這一舉動被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視為雪中送炭,晚年猶說徐海東對革命有大功,此事也體現了徐海東極強的黨性和大局觀。
![]()
徐海東率領的紅二十五軍先于中央紅軍到達陜北,為歷經萬難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落腳點。可以說,他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為中國革命保住了一支骨干力量和一個戰略基地。這一功績,在當時的領導人眼中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
斯諾作為第一個深入陜北蘇區采訪的西方記者,他所見到的紅軍高級將領是有限的。他遇到了周恩來、彭德懷、徐海東、林彪等人。在與徐海東的深入交談中,徐海東直率、坦誠、充滿戰斗激情和個人傳奇色彩的形象,給斯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斯諾的敘事框架中,他需要一個能代表紅軍“從底層成長起來、戰功赫赫、對革命赤膽忠心”的將領典型,徐海東的出身、經歷和性格完美地詮釋了這一形象。因此,斯諾用“中共第一名將”這樣的稱謂,既表達了他個人的敬佩之情,也是一種文學化的表達,旨在向西方世界塑造一個鮮明、有力的紅軍將領形象。
![]()
結合以上原因,可以說,斯諾稱徐海東為“中共第一名將”,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
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后世軍事史學上純以戰役指揮藝術為標準的排名,而是斯諾基于徐海東輝煌的戰績、對革命的巨大犧牲與忠誠、在歷史關頭的關鍵貢獻,以及他個人給斯諾帶來的強烈震撼,而做出的一個帶有敬意和文學色彩的高度贊譽。
這個稱號也更好地反映了徐海東在紅軍早期艱難歲月中所建立的卓越功勛和其獨特的個人魅力,這也是為何自1940年便退出前線指揮十數年、不再擔任任何實質軍職的徐海東依舊在1955年被評為大將的原因之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