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宮神態放松,夸口一年后稀土多得用不完。
然而,一位行業CEO的自嘲卻揭示了殘酷現實:在美國建座礦,得等29年。
為何特朗普如此自信?這場“去中國化”的豪賭,勝算到底有幾分?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特朗普夸下海口
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里,氣氛似乎有些微妙,特朗普靠在椅背上,身體微微后仰,嘴角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身旁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則顯得更為拘謹。
就在幾分鐘前,他們共同簽署了一份價值85億美元的稀土合作協議,面對媒體,特朗普一改此前的猶豫,顯得興奮異常。
他用一種近乎夸張的語氣宣稱,差不多一年以后,美國所擁有的關鍵礦產與稀土將多到不知道怎么處理!這番話來勢洶洶,背后傳遞的信號再明顯不過。
![]()
這是對中國稀土管制最直接的回應,也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去風險”布局,根據協議,美澳將在未來半年共同投資30億美元,推動澳大利亞的稀土項目。
預期可開采的稀土礦產價值,更是超過了530億美元!不僅如此,美軍還計劃直接下場,在澳大利亞西部投資建造一座鎵加工廠。
美國國防部也向澳洲本土企業提供了巨額合同,用于填補美國在重稀土精煉領域的空白,從表面看,這無疑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聯手行動。
![]()
一個出資源,一個出錢出技術,目標明確,就是不再依賴中國,對澳大利亞來說,這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希望能把產業鏈拉長,掙更多的錢。
但在這場看似風光的合作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問號,這,真的是破局良方嗎?還是說,這更像是一場姿態上的示意,而非實質性的轉變?
CEO一句話戳破真相
有意思的是,就在美澳高調宣布合作的同時,一個來自業內的聲音卻給這場豪賭潑了一盆冷水,美國礦物開采企業尼奧科公司的CEO馬克·史密斯,曾半開玩笑地自嘲。
![]()
他說,在美國開采一座稀土礦需要29年,等礦場開始運營了,自己就該去領養老金了,這哪是商業計劃,分明是段子手在吐槽!但這句玩笑話,卻像一把尖刀,精準地刺破了“政治豪賭”的華麗外衣。
它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產業發展的規律,不會因為總統的意志而改變,稀土不是普通的礦產,它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從礦石變成軍工、芯片等領域的核心材料,需要一套極其復雜的技術體系。
這其中的距離,絕不是一臺設備、一項政策就能跨越的鴻溝,全球90%的稀土精煉業務都在中國手里,全球約70%的稀土相關專利,也都掌握在中國手中。
![]()
這才是真正的護城河,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技術積累和產業生態構建,標普全球的專家也印證了這一點。
他們預測,建立一個完全獨立于中國的稀土供應鏈,至少需要10到15年,以及超過2000億美元的持續投入,而且,即便投入了這么多,也未必能保證最終具備成本競爭力。
美國MP Materials公司在加州的礦山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礦已經復產,但開采出的稀土礦,至今仍需運往中國進行精煉,其CEO坦言,重建完整的國內供應鏈,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
問題出在哪里?對比一下就知道,在中國,一個大型稀土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平均只需要2到3年,而在澳大利亞,由于環保審批、原住民土地權等問題,通常需要5到8年,甚至更長。
這種時間上的巨大差距,是任何資本都無法彌補的,說到底,時間不等人,市場更不等人。
中國手中真正的王牌
就在大洋彼岸為29年的審批周期而頭疼時,中國的稀土生產線卻正以另一種節奏高效運轉,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稀土礦產量約35萬噸,中國占比高達68%。
![]()
更重要的是,中國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冶煉分離產量,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就算你能在全球各地買到稀土礦石,但要想把它們變成可用的材料,最終還是得求助于中國。
中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靠的不是“礦多”,而是構建了一條從礦山到高端應用的完整“鎖鏈”,這條鎖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它包括了上游的開采、中游的分離冶煉,還有下游的深加工、材料制造,甚至是終端產品的輸出,整個鏈條不僅完整,而且效率高、成本低,客戶穩定。
![]()
汽車、電機、芯片這些行業,早就習慣了“中國節奏”,當中國宣布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后,其反制措施更是展現了這條鎖鏈的強大威力。
中國不僅對等反制,還通告了日本、韓國等美國盟友,不得將含有中國稀土的產品轉口美國。
更絕的是,中國還對稀土磁鐵行業引入了追蹤系統,讓特朗普通過第三方國家購買中國稀土轉運美國的計劃徹底破產,這是一套組合拳,打的是“系統化封堵”。
![]()
它讓西方世界意識到,中國的優勢,已經從單一的資源優勢,進化為了全方位的“生態系統優勢”,這種優勢,是靠錢在短期內砸不出來的,這條看不見的鎖鏈,才是真正的王牌。
一場豪賭敲響警鐘
美澳的這場“政治豪賭”,雖然在短期內難以撼動格局,但也給我們提了個醒,高盛的報告指出,如果中國完全切斷稀土出口,短期內將導致全球半導體、電動汽車等產業成本上升15%到30%。
這足以引發相關產品長達兩到三年的供應短缺,這警示我們,這張牌雖然握得穩,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
更重要的是,我們注意到,西方已經從之前的技術優越和政治博弈,開始轉向關注“高附加值、高精尖材料的研發領域”。
歐盟正式通過了《關鍵原材料法案》,計劃到2030年實現戰略原材料的區域內自主,日本也在加大對深海稀土資源的勘探投入,這預示著,未來的競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從“資源之爭”,全面轉向“系統之爭”,甚至是“生態之爭”,誰能掌握從上游原料到下游應用的全鏈條,并構建一個更具吸引力和韌性的生態系統,誰就能掌握主導權。
![]()
從這個角度看,美澳的豪賭,其真正的價值在于敲響了警鐘,它倒逼我們必須繼續向產業更高端邁進,不斷深化我們的“生態系統優勢”。
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一個規律:在復雜的競爭中,真正的確定性,源于對系統本身的掌控,而非對單一要素的占有。
任何試圖用資本對抗時間,用意志取代規律的行為,最終都將被現實反噬,敬畏規律,方能行穩致遠。
![]()
結語
美澳的“政治豪賭”敗局早已注定,因為它們試圖用資本對抗時間,用意志取代規律,未來的競爭將是“生態系統”的對決,我們的優勢在于不斷深化這個系統,而非固守單一要素。
在這場關于“確定性”的博弈中,你認為真正的底牌究竟是什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