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在兩岸觀眾中引發了強烈反響,這部諜戰正劇被贊譽為臺灣統一進程前“大軍欲動,先祭亡靈”式的佳作。劇中核心人物——吳石將軍,其歷史原型是潛伏在臺灣國民黨內部級別最高的將領。令人動容的是,這位為祖國統一事業拋灑熱血、英勇奮戰在一線的英雄,自始至終都未曾加入中共。
![]()
劇照:吳石將軍(于和偉)與夫人
在劇照中,于和偉飾演的吳石將軍與夫人并肩而立,他們的形象仿佛穿越時空,將那段波瀾壯闊又隱秘深沉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眼前。吳石將軍,這位在隱蔽戰線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吳石將軍壯烈犧牲前,始終堅守著向我黨傳遞機密情報的使命。他在給家人的信中,字字鏗鏘地寫道:“非為黨派,實為蒼生。”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如重錘般敲擊在人們的心頭,彰顯出他超越黨派立場的家國情懷。在那個風云變幻、局勢復雜的年代,他沒有被黨派的紛爭所束縛,而是將目光聚焦于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以一己之力,為蒼生謀福祉。這種純粹出于對國家和民族責任感的選擇,正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最寶貴精神財富,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矗立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
吳石將軍的這種錚錚鐵骨與家國情懷,讓筆者不禁聯想到了唐代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一生剛正不阿,在安史之亂中,他挺身而出,率軍平叛,以忠義之名垂青史。其書法作品,如《祭侄文稿》,筆力雄渾,氣勢磅礴,字里行間流淌著他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叛亂者的憤慨。正是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成就了他影響千古的書法風骨。吳石將軍與顏真卿雖身處不同時代,從事不同事業,但他們的愛國精神卻一脈相承,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
商務印書館福州分館珍藏著吳石將軍的一幅書法真跡,這是一幅標準立軸作品,創作于乙酉年中秋,即1945年。當我們細細品味這幅作品時,仿佛能看到吳石將軍揮毫潑墨時的豪情與灑脫。其用筆果敢犀利,如同他面對敵人時的堅定無畏,每一筆都蘊含著力量,入木三分,力能抗鼎。在氣息上,端莊中不失靈動,仿佛是他沉穩性格與機智應變能力的完美融合。結體瀟灑自如,不拘泥于傳統的束縛,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仔細觀察這幅作品,我們會發現吳石將軍在用筆上頗具匠心。他通過粗細和速度的緩急對比,巧妙地制造出矛盾,就像在諜戰中巧妙地周旋于敵人之間。同時,他又通過字組的協調和整體章法的布局,將這些矛盾巧妙地化解,達到整體氣息的融合與統一。這種藝術手法,與啟功先生的書法風格有著一些奇妙的巧合,都體現出一種在規矩中求變化、在變化中守規矩的美學理念。
吳石將軍的這幅作品多處采用了類似王鐸的漲墨法。漲墨法是書法中的一種獨特技法,通過墨汁的濃淡變化和滲透效果,使字跡產生豐富的層次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這幅作品中,漲墨法的運用使得通篇作品富有更加強烈的墨色對比,仿佛是歷史的長河中,波瀾起伏,既有濃墨重彩的壯麗,又有淡墨輕染的悠遠。
![]()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幅作品的真實性,我們找來了吳石將軍在就義前的一張信札進行對比。在這張信札中,我們驚喜地發現了一些漢簡、章草的用筆痕跡。漢簡書法古樸自然,章草則簡潔流暢,吳石將軍能夠將這兩種古筆法融入自己的書法中,可見他在寫字方面下過極大的功夫。他博采眾長,汲取古代書法藝術的精華,不斷探索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盡管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無法清晰觀摩吳石將軍書法作品的高清細節,且他存世的書法作品極少,但僅從現有的作品來看,也能大體窺探出他的書法水平不凡。民國時期,書壇星光璀璨,名家輩出,如于右任、沈尹默等,他們的書法作品各具特色,引領著當時的書法潮流。而吳石將軍的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即使在星光璀璨的民國書壇,怕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令人眼前一亮。
吳石將軍,這位在諜戰戰線上默默奉獻的英雄,不僅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為祖國的統一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還在書法藝術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他的家國情懷和藝術風骨,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