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本文僅在今日發布,謝絕轉載
![]()
美國問題學者 | 東方明昭
美俄峰會在經歷戲劇性的“官宣”與“籌備”后,最終被特朗普一句“不想浪費時間”的表態按下了暫停鍵。為什么一場由特朗普本人強勢推動,并得到普京積極回應的峰會,會如此“猝死”?這背后是美俄真的“沒準備好”,還是歐洲“朋友”的背刺,以及烏克蘭“小兄弟”的抗爭所致?這場“暫停”是暫時的技術性問題,還是永久性的戰略決裂?
![]()
一、雙方都“未準備好”的戲碼
表象是“時機不成熟”,內情則是“要價不匹配”。這場峰會的擱淺,源于美俄雙方對“和平”的定義出現了根本性的、無法調和的偏差。
美國“未準備好”為哪般?
特朗普所謂的“未準備好”,不是指他個人沒意愿,恰恰相反,他迫切需要一場外交勝利,以分散國內抗議人群的反對聲浪,收取更多MAGA信徒們的政治支持。但俄羅斯毫不讓步的堅定立場讓特朗普非常不滿。有白宮官員指出,美國務卿魯比奧與俄外長拉夫羅夫最近的通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俄羅斯仍然保持著“頑固立場”。特朗普認為,如果普京不做出讓步,那么峰會就為時過早。在國內,這一決定也避免了鷹派共和黨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取消會談“利大于弊”,因為這能保持對莫斯科的壓力。
俄羅斯“未準備好”是因為志不在停火
相比之下,俄羅斯的“未準備好”則更強硬和清晰。普京想要的不是特朗普施舍的“暫時停火”,他要的是一份明確的“戰爭賠償”,即領土和安全保障。
在美俄外長通話中,俄方的立場“沒有任何改變”。俄外長拉夫羅夫明確表示,特朗普的“立即停火”提議,違背了雙方共識,忽視了沖突發生的根本原因。俄羅斯的“未準備好”,更多是“戰略要價未得到滿足”。普京認為自己是優勢方,他要的是“勝利果實”的法律確認,而不僅僅是在自己占優時的“暫停游戲”。
![]()
歐盟對美俄談判瓜分歐洲利益有著深深的恐懼
二、歐洲的“新雅爾塔”恐懼
如果說美俄是談判桌上的對手,那么歐洲,特別是英、法、德就是那些站在桌邊的“關鍵觀眾”。
阻止特朗普的“綏靖”
對于特朗普繞過歐洲、直接與普京在布達佩斯會面的企圖,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從一開始就持高度警惕和明確的反對態度。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場可能出賣烏克蘭利益、威脅歐洲東翼安全的“新雅爾塔會議”。特朗普施壓澤連斯基“割讓頓巴斯”的消息傳出后,歐洲的反對聲浪達到了頂峰。因此,當白宮宣布峰會“暫停”時,歐洲第一反應是“松了一口氣”。
歐美脆弱的“統一戰線”
歐洲國家在美俄之間的博弈中扮演了復雜角色。一方面,歐洲國家試圖與美國保持團結一致的對外形象;另一方面,內部的不同聲音也暴露出跨大西洋伙伴關系的裂痕。
10月21日,法國總統府發布一份多名歐洲領導人關于烏克蘭問題的聯合聲明,稱“強烈支持”特朗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這份聯合聲明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等眾多歐洲領導人聯署。歐洲國家支持特朗普“立即停火和以當前戰線作為談判起點”的立場,表面看是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實質是歐洲擔心被排除在和平進程之外。
![]()
歐爾班的執著有智慧
三、峰會何時才會重啟?
在所有人都認為峰會已死的時候,只有一個人在堅持——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他在峰會“擱置”之后,依然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和平峰會的籌備工作仍在繼續。日期不確定,時機成熟時,我們會確保它發生”。
歐爾班的表態,不應被解讀為真的在“準備”峰會,而是反映他一直追求的兩個政治定位。一是特朗普在歐盟的“傳聲筒”。歐爾班是特朗普在歐洲最親密的盟友。他的堅持,更像是在替特朗普“挽尊”,表明“暫停”只是技術問題,特朗普的“和平路線”沒有失敗。二是匈牙利“刷存在感”。歐爾班一直試圖將匈牙利定位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唯一橋梁”。通過堅持“籌備”,他試圖保住布達佩斯作為未來談判地的“首席候選”地位,最大化匈牙利的地緣政治價值。
歐爾班的“準備”是政治表態,而真正的峰會需要的是“戰略前提”。美俄元首在什么情況下才可能見面?從目前態勢看,需要滿足幾個關鍵條件:
一是雙方能在烏克蘭問題上找到最低限度的共識空間,可能是以當前戰線為基礎實現停火;
二是美方能協調歐洲盟友形成統一立場,不再出現各說各話的局面;
三是俄方的核心安全關切得到一定程度回應,包括北約不東擴的問題。
![]()
澤連斯基壓力山大
四、“游戲玩家”的底牌各是什么?
這次峰會的暫停,清晰暴露了俄、烏、美、歐四方勢力在談判桌上的“最后底牌”。正是因為這些底牌的“互斥性”,才導致了峰會“未準備好”。
俄羅斯的底線:領土與安全問題上實現全勝
俄的領土要求絕非“當前占領區”,普京要取得整個頓巴斯,特別是頓涅茨克的確切歸屬。其安全底線是烏克蘭永久中立,不得加入北約,并獲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安全保障。俄方一直強調,和平協議必須確保不在烏克蘭部署北約部隊,這是其最核心的安全關切。俄羅斯絕不會接受一個簡單的“停火”,因為那等于承認“特別軍事行動”的失敗。
烏克蘭的底線:不能輸得難看
澤連斯基的“明面底牌”依然是1991年的全部領土。但在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下,烏克蘭的實際底線已經松動。對澤連斯基而言,其真正底線應該是在任何和平協議中不承認俄羅斯對占領領土的主權合法性,并獲得“堅如磐石的安全保障”。澤連斯基最新、也是至關重要的表態中承認,若在當前戰線凍結戰爭是一個“好的妥協”。這條底線極其微妙。烏克蘭可以接受“停火”,但絕不接受“割地”。
美國的底線:止損
特朗普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實現“立即停火”,以當前戰線作為談判起點,從而可以宣稱在外交上取得成就,同時避免過度卷入沖突。特朗普不在乎是“割地”,還是“停火”,他要的是快速結束戰爭,以便從這個“無底洞”中抽身。特朗普起初的和平方案表明,美底線中不包含“烏領土完整”。但澤連斯基的拒絕和歐洲的反對,又迫使他退回到“在戰線上停火”的方案。無論是哪種方案,只要能讓美國停止大規模援助,同時又不至于導致北約立即分裂,特朗普都可能接受。
歐洲的底線:嚴防俄羅斯西進
歐盟雖然表面上支持美國的立場,但其根本底線是維護烏克蘭和歐洲重大安全利益,確保國際邊界不得通過武力改變。俄羅斯的侵略必須被遏制,絕不能讓普京“獲勝”。如果允許普京通過戰爭獲得領土,整個歐洲東翼都將永無寧日。必須堅持與烏克蘭統一立場。歐洲的底線是“防俄”,可以接受“凍結”,但絕不能接受“綏靖”。他們寧愿通過加碼制裁和直接援助,支持烏克蘭打下去,也不愿接受一個“獎勵侵略者”的和平協議。
![]()
俄烏戰線犬牙交錯
五、終局之思——俄烏沖突何時,以何種形式結束?
這次地緣沖突還要持續多久,打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結束?
當消耗戰打不動時,會有妥協嗎?
答案是:短期內不會。盡管面臨巨大損失,但俄羅斯經濟在已完全轉入戰時軌道,普京國內支持率穩定在70%。克里姆林宮相信自己正在贏得消耗戰,并有能力“至少再維持2-3年”的攻勢。雖然俄民眾對“和談”支持率一直在上升,但這份支持是有條件的,即“保留已獲得的領土”。
朝鮮半島模式也許是唯一可參考終局
這場戰爭的結局,幾乎不可能是烏克蘭或俄羅斯其中任意一方的“徹底勝利”。最現實、也幾乎是唯一的終局,就是類似1953年朝鮮半島停戰模式,即持久性停戰而非完全和平。雙方在一條“接火線”上,很可能就是2025年冬季戰線,實現永久性停火。
屆時烏克蘭在法律上不承認失去領土,但事實上失去了對頓巴斯和克里米亞的控制。俄羅斯事實上控制了這些領土,但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法律承認,并將繼續承受制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