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公安分局對外發布警情通報,披露了一起電梯蓄意破壞案件的查處進展情況。近日,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呼倫貝爾南路祥瑞家園小區發生一起嚴重電梯人為破壞事件。小區內50部電梯中,有23部電梯的鋼繩被人惡意切割,所幸電梯檢修人員在日常巡檢中及時發現隱患,未造成人員傷亡。通過精準排查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毛某某、高某某。目前,二人因涉嫌損壞電梯纜繩已被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案件正處于進一步偵辦階段。
(10月23日央廣網)
23 部電梯鋼繩遭切割,斬斷的是鋼繩,暴露的是監管之殤。要知道,一旦這些受損電梯投入運行,極有可能引發轎廂墜落等重大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盡管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受損電梯也在搶修,但這起罕見的大規模電梯鋼繩惡意切割事件,就像一把鋒利的刀,不僅斬斷了電梯鋼繩,更剖開了當前電梯安全監管體系中的諸多漏洞,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從事件本身來看,其嚴重性不言而喻。電梯作為高層住宅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23 部電梯鋼繩被惡意切割,涉及范圍之廣、破壞程度之深,在近年來各地發生的人為破壞電梯案例中實屬罕見。以往的案例多是破壞電梯按鍵、轎廂等,像這樣直接對關鍵承重鋼繩下手,無疑是在拿居民的生命開玩笑,其行為的惡劣性和對公共安全的危害性難以估量。
而這起事件暴露的首要問題,便是小區安防管理的嚴重缺失。一個小區內 50 部電梯中23 部遭破壞,如此大規模的破壞行為,竟然是在電梯檢修人員日常巡檢時才被發現,這不禁讓人質疑小區的安防措施是否形同虛設。監控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安保人員是否盡到了巡邏監管的職責?如果小區安防管理能夠嚴格到位,或許就能及時發現并制止這種惡意破壞行為,避免安全隱患的產生。小區居民呼吁加強安防管理,這不僅是對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視,更是對小區管理方提出的嚴肅要求。
其次,電梯安全監管的 “后知后覺” 現象也十分突出。雖然電梯檢修人員發現了隱患,避免了事故發生,但這并不能掩蓋監管的滯后性。如果僅僅依靠日常巡檢來發現問題,而缺乏主動、實時的監管機制,那么在巡檢間隔期間,電梯就可能處于 “無監管” 的危險狀態,一旦出現人為破壞或設備故障,后果將難以挽回。監管部門不能總是在問題發生后才介入調查,更應該建立起常態化的監管機制,加強對電梯使用單位的監督檢查,確保電梯安全運行。
在法律層面,這起事件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惡意破壞電梯的行為,絕非簡單的民事糾紛,而是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根據我國刑法相關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將面臨刑事處罰;若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使未造成嚴重后果,也可能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前某地的案例中,李某某因破壞電梯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就是很好的例證。對于呼和浩特這起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必須依法嚴懲,以起到警示作用,讓更多人認識到破壞電梯安全的嚴重法律后果,從而不敢輕易觸碰法律紅線。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年來人為破壞電梯運行的案例時有發生,這反映出部分公眾對電梯安全的重視程度不足,以及法治意識的淡薄。相關部門和社區應當加強對電梯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讓大家明白電梯安全不僅關乎個人,更關乎整個社會的公共安全,自覺愛護電梯設施,共同維護電梯運行秩序。
23 部電梯鋼繩被切割,是一次幸運的 “有驚無險”,但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慶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層面上。這起事件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前電梯安全監管體系中的漏洞和不足。斬斷的鋼繩可以重新接上,但暴露的監管漏洞卻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去修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