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浙江,大家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富有。
從商人聚集地溫州到義烏小商品城,從電商之都杭州到寧波港口,浙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走在浙江的街上,仿佛總能和富豪老板擦肩而過。
![]()
但如果你覺得,浙江人會因為有錢而紙醉金迷,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浙江,每一分錢都是浙江人拼命賺來的,大家沒有時間做什么休閑娛樂,一門心思撲在賺錢上。
在浙江流傳著一句話:“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
浙江,這個全民奮斗的省份,把勤奮刻在每個人骨子里。
![]()
浙江孩子,從小苦到大
浙江孩子,仿佛從出生開始就得幫家里干活。
話還說不利索的年紀,他們就已經開始接觸家里的生意。
幫家里做裝吊牌、貼快遞面單、改箱子規格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很多浙江小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
別的省份的孩子,童年玩的是各種積木,或是提前學習小學階段知識,爭取“贏在起跑線”;浙江的孩子則是擺弄各種零件。
![]()
義烏的一個孩子,家里是做電商的,10歲的他已經能夠熟練操作海外賣貨平臺,暑假還會在公司幫忙。

小學還沒畢業,他就已經有了幾年工齡,贏在了“起跑線”上。
在浙江,再小的孩子也逃不過在自家工廠幫工的命運。
6歲的小孩,還在上幼兒園大班,就已經開始打包快遞。

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當牛馬”,要幫家里超市上貨,紙箱還要留下來賣錢。
![]()
圖源:小紅書@Ponky
寒暑假原本是許多大學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在游山玩水、拍照出片,但義烏的一位女大學生,放假50天,要進自己家的廠打工30天。

很多浙江孩子滿了十八歲就會被家人催著學車,不過當孩子學成歸來,開的不是奔馳寶馬,收獲旁人羨慕的眼光,而是要開著家里的三輪車、叉車、面包車拉貨。
不是工人招不起,而是不要錢的勞動力更有性價比。
開著車,給父母的生意伙伴送貨,也是每個浙江孩子的必修課。
經歷過在自己家廠子里的“磨煉”,許多浙江孩子都成了復合型人才,主打一個什么都會,藝多不壓身。
![]()
浙江孩子的一生,仿佛都在圍繞著工作轉。
有網友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他家里的老人種了點枇杷,非要他在網上幫忙賣。
明明他全家都有正經工作,上班前需要去摘枇杷,上著班得在網上接單,下了班不僅要發貨,還要去市場擺攤賣,一天忙碌下來,最終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網友只能仰天長嘆:“這點錢是非賺不可么?”
在許多人眼中,家里有個廠的孩子,可以盡情享受父輩打下來的江山,可以整天花天酒地。
![]()
但在浙江,廠二代享不到想象中的福,只會吃許多意想不到的苦。
![]()
在浙江,輕傷不下火線,就算生了一場大病,休息幾天就可以繼續賺錢了。
![]()
畢竟對于浙江孩子還說,不上班、不出門賺錢就等于“觸犯天條”。
![]()
浙江老人,不肯退休
在浙江,無論男女老少,都有一顆閑不住的心。
許多浙江老人一把年紀了,卻從來不想“安享晚年”,只要還能動彈,就想出去找個活干。
![]()
90歲的奶奶,還在工廠組裝圓珠筆,從早上五點半干到晚上九點多。
![]()
103歲的老人,駝著背也要種地,不讓種就罵罵咧咧。
有網友的奶奶退休以后,忙著去工廠里打工剪線頭,吃飯都顧不上,每次都要網友爸媽打電話催才來吃飯,還要上夜班,忙到晚上九點多才下班。
下著暴雨,浙江的老人們撐著傘,也要擺攤賣菜。
![]()
他們完成得了自己給自己設定的kpi,也能夠老當益壯,扛起大旗沖鋒。
廠里有債務問題,他們直接沖在最前線。
![]()
困擾浙江老年人的最大問題,不是子女不聽話,而是年紀大了不好找工作了。
畢竟,在浙江60歲正是闖的年紀,如果領著退休金在家休息,是要被嫌棄不上進的。
如果你以為,他們需要這筆錢來糊口,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可能只是熱衷于賺錢。
他們可能已經衣食無憂,卻還愿意上全年無休的班。
![]()
許多人有著在旁人看來不錯的退休金,還要吃一吃“種地的苦”。
![]()
在小區門口保衛業主一方平安的保安大叔,家里很可能有幾千萬資產。
![]()
這種勤勞程度,讓在互聯網大廠卷生卷死的年輕人們自愧不如。
日復一日的奮斗下,浙江老人們經常鍛煉出強健的體魄。
一位70歲的老太太,早上4點起來捕魚,然后到工地做小工,一袋水泥扛到三樓都不喘氣,背一點都不駝。
![]()
也有人鍛煉出了靈活的頭腦。
有網友說,自己村里有位95歲的老人,每個月給行動不便的老人代取養老金,每個人收5元錢的“跑腿費”。
這種“卷”的精神,讓其他省的人民嘆為觀止。
![]()
浙江沒有霸總
提起富人,人們總會聯想到霸道總裁(簡稱“霸總”)。
比如某些短劇中呈現的:他們衣著光鮮,果敢強勢,揮金如土,可以隨手為心愛的女人買下一整棟大樓,把浪漫玩到極致。
但在浙江,沒有霸總生存的土壤,低調務實的浙江人,和電視劇里霸總的形象格格不入。
再大的老板,流連于車間之中,為各種問題火急火燎,難免會灰頭土臉,怎么都“霸”不起來。
在浙江,無論你開再豪華的車,后備箱都得裝著自己工廠的貨。
![]()
小說里的霸總會向心愛的女人邪魅一笑,并邀請女人坐上自己的豪車,但浙江的霸總只會說:“位置往前挪一挪,我在后面再塞點貨”。
更接地氣的浙江霸總會說:“女人,我面包車的前座永遠為你而留(因為后座全拆掉運貨了)。”
![]()
霸總們會為心愛的女人揮金如土,買下奢侈品店的所有新款,但浙江的霸總,在約會時沉浸在計算這家店翻臺率、毛利率的過程中。
做浙江霸總的女人,基本上告別安心享福了。
別的霸總會做出“我養你”的承諾,浙江霸總只會說:“別一天到晚躺在家里,搞個單位上班。”
別的霸總看夜深了,會送自己的女人回家,浙江霸總只會說:“你走的時候順便幫我拉兩箱貨到倉庫好伐?”
畢竟,在浙江,家里喘氣的都要幫忙干活,狗吃口狗糧都得給廠里看門。
浙江霸總的女朋友,最終都會成為集銷售、采購、倉庫發貨、開票催款一體的老板娘。
如果你問一個浙江人身邊有沒有霸總,浙江人只能帶著深深的疑惑問你:“霸總?你看這里有像的么?”
![]()
浙江老板為了省錢,甚至可以自己打掃辦公區廁所。
老板們彎腰打掃廁所的樣子,又怎么能跟霸總形象掛上鉤呢?
影視劇里,霸總們人手一個名牌包,在浙江老板這里更是幾乎看不到。
他們出門時拿一個購物袋,就已經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
![]()
拼搏的基因
浙江人在賺錢方面的“卷”,是“代代相傳”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精神氣質。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浙江人就展現出了很強的韌性。
義烏的小商小販,挑著擔子,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用紅糖、草紙等“小東西”,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回家后再把換來的雞毛當作農田的肥料,或制成雞毛撣子賣給供銷社。
![]()
但做這一行是非常辛苦的,坊間流傳著一句話:“苦,苦不過敲糖幫。”
靠著這股敢闖敢拼的精神,義烏人把義烏建造成了國際化商貿城市。如今的“霸總”短劇,已經扭曲了真實的生活、職場、商場。
曾經由張譯、殷桃等人主演的《雞毛飛上天》中,就能看到浙江義烏的寫照——生活再苦,風雨無阻。

早在改革開放前,溫州人就習慣了外出闖蕩。
他們背著一袋紐扣、一箱打火機、幾雙皮鞋,就敢到全國各地跑市場。
從青藏高原到新疆阿爾泰,從藏區的集市到新疆的大巴扎,都能看到溫州商人的身影。
![]()
時代的浪潮呼嘯向前,但浙江人從未落后于時代。
現在,為了更好地賺錢,義烏老板娘扎堆學英語。
她們白天集體晨讀,晚上關門上夜校,人均學會四國語言,能夠實現流利帶貨。
![]()
為了賺錢拼搏的基因,早已融入浙江的大街小巷。
他們沒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卻把“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變成了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真的有人羨慕浙江人的生活,那么,是時候放下手機、走出劇情了——去真實的浙江體驗一番,一定能刷新三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