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政壇長期以來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然而,這種平衡在近期被徹底打破,一場由權力更迭引發的黨內高層內斗,正將這個內陸國家拖入政治不確定性的漩渦中心。
當前,總統呼日勒蘇赫動用否決權,試圖挽救總理贊丹沙塔爾的政治生命,但這劑猛藥非但未能平息風波,反而使得局勢更加激烈、復雜且難以預測。
![]()
今年六月,時任總理奧云額爾登因家人不當展示財富,觸及了蒙古國民眾對長期存在的政府貪腐問題最敏感的神經,最終被迫下臺。他的突然離去,在執政的人民黨內制造了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按照黨內慣例,黨主席自然出任總理,但倉促之間,黨內權力交接機制未能平穩啟動。在總統呼日勒蘇赫的提名下,國會選擇了并非黨主席的贊丹沙塔爾出任新總理。
為了坐穩總理寶座,贊丹沙塔爾必須爭取成為人民黨主席,這使他與黨內實權人物、國會議長阿瑪爾巴伊斯格楞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正面碰撞。兩人的較量從幕后走向臺前,迅速公開化。
九月底的黨內選舉成為第一場決戰。當贊丹沙塔爾意識到通過正常選舉途徑無法獲勝,且對手拒絕其提出的“雙重領導”方案后,他果斷率領支持者集體退選。這一戲劇性的舉動,雖然讓阿瑪爾巴伊斯格楞順利當選黨主席,卻也使得黨內裂痕徹底公開,權力核心一分為二。
![]()
退出黨內主流舞臺的贊丹沙塔爾并未認輸,轉而利用其掌握的行政與司法資源進行反擊。他深知煤炭等礦產資源領域的貪腐問題是蒙古國民眾關注的焦點,便以此為契機,指控阿瑪爾巴伊斯格楞涉嫌卷入煤炭貪腐案件。同時,他繞過國會,直接任命親信恩赫巴亞爾為司法部長,針對阿瑪爾巴伊斯格楞展開調查。這一系列操作,將政治斗爭裹上了“反腐”的外衣。
面對攻勢,阿瑪爾巴伊斯格楞展現出老練的政治手腕。他一方面以辭去國會議長職務的方式“自證清白”,爭取輿論同情;另一方面,則在黨內和國會內雙線反擊。他動用黨主席權力,取消了司法部長恩赫巴亞爾的黨籍,使其政治影響力大打折扣,同時積極推動國會對贊丹沙塔爾發起不信任投票,旨在徹底扳倒對手,為自己出任總理鋪平道路。
最終,在15名議員缺席的情況下,國會以71票贊成、4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罷免贊丹沙塔爾的決議。
![]()
這場白熱化的權力斗爭,表面上是贊丹沙塔爾與阿瑪爾巴伊斯格楞兩個人的對決,其深層則是人民黨內部不同派系、不同發展路線的激烈交鋒。贊丹沙塔爾代表了與礦業利益集團關系密切的保守派勢力,其政策重心在于維持以礦產資源出口,尤其是對華煤炭出口為核心的經濟驅動模式。而阿瑪爾巴伊斯格楞則與前任總理奧云額爾登同屬“青年改革派”,他們呼吁減少國家債務,推動經濟結構多元化,力圖改變國家經濟過度依賴大宗商品的脆弱局面。
正是在此背景下,總統呼日勒蘇赫的介入顯得尤為關鍵。他動用總統權力,否決了國會罷免總理的決議。這一舉動,既有其與贊丹沙塔爾個人關系密切的因素,更源于深層的政治算計:一方面,他不希望看到“青年改革派”掌控政府,導致總統府與總理府陷入無休止的“府院之爭”;另一方面,他擔憂在野黨,如民主黨等,會利用人民黨的內訌趁勢而起,威脅人民黨的長期執政地位。
![]()
然而,政治博弈的復雜性往往超出當事人的預料。呼日勒蘇赫的否決權并非終極武器。根據蒙古國法律,若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員反對總統的否決,原決議依然有效。考慮到阿瑪爾巴伊斯格楞在黨內擁有更多議員的支持,且一些在野黨議員可能為了攪動政局而支持推翻總統否決,贊丹沙塔爾最終被迫下臺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此外,另一個至關重要的變量是,阿瑪爾巴伊斯格楞的黨主席身份,還需等待十一月份舉行的人民黨全體會議予以最終確認。這給了贊丹沙塔爾及其背后的保守派一個絕地反擊的窗口期。他們勢必會在全黨會議上竭盡全力,試圖扭轉敗局。因此,蒙古國此番政壇斗爭的最終贏家是誰,目前仍是未知數,政治僵局短期內難以打破。
在國際觀察家看來,一個核心問題是,這場內斗將如何影響蒙古國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關系。值得明確的是,無論是贊丹沙塔爾代表的保守派,還是阿瑪爾巴伊斯格楞領銜的改革派,他們都是蒙古“第三鄰國”戰略的擁護者。這一戰略旨在通過與美、日、歐等西方力量發展關系,來平衡中俄兩大鄰國的傳統影響力。因此,無論哪一派上臺,蒙古國基本的外交戰略框架不會發生顛覆性轉變。
具體到對華政策上,兩派均認識到與中國保持和發展良好合作關系對蒙古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分歧在于合作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贊丹沙塔爾一派更注重于延續和擴大煤炭等礦產資源的對華出口,這直接關系到其背后利益集團和部分地方經濟的短期收益。而阿瑪爾巴伊斯格楞一派,則被外界認為在推進如中蒙俄天然氣管道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上態度更為積極,這些項目著眼于更長遠的國家能源安全與經濟互聯互通。有美媒分析指出,阿瑪爾巴伊斯格楞曾評價美國的經濟援助僅具“象征意義”,這可能意味著他若掌權,會在務實基礎上更傾向于深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但無論如何,中蒙關系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不會因烏蘭巴托的政權更替而出現根本性逆轉。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人民黨內部派系斗爭的白熱化,蒙古國政壇已經進入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新周期。政府可能陷入長期的癱瘓狀態,人事頻繁更迭,政策朝令夕改。在這種極不穩定的政治環境下,政府將無力有效應對國內積弊已久的腐敗問題,難以推動迫切需要的經濟結構改革,更無法制定和實施具有連續性的長期發展戰略。
蒙古國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是繼續在無休止的內耗中滑向失序與停滯的深淵,還是能有具備遠見的政治人物挺身而出,及時叫停這場零和游戲,重新進行理性的利益分配,凝聚共識,將國家重心回歸到發展與民生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