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本經訓》曾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此話乃是講述“倉頡造字”,據說當年倉頡日思夜想,觀察萬物,創造出“字”,令天地驚動,降下粟米,鬼神也在哭泣。
![]()
當然這一描述,蘊含神話和夸張色彩,史籍采用“驚天地、泣鬼神”,主要凸顯造字的重要性,比如張旭、懷素的狂草,字字奔肆飛騰、詭譎野逸,也常用“驚天地、泣鬼神”形容。
![]()
不過后世鮮少用它,評價“書圣”王羲之的法帖,眾所周知,王羲之的書風妍美,用筆俊逸靈動、秀麗儒和,盡顯魏晉雅士的蕭散之氣,筆勢內擫,這種婉約柔和的風貌,與之完全相反。
![]()
故而無人用其稱贊,甚至噴子覺得,王羲之書法具有“女郎氣”,風格柔和,無法書寫大字、狂草,這簡直就是大錯特錯,比如日本珍藏的王羲之法帖,與國內風格完全不同,展現拙質、渾雄的一面。
![]()
《喪亂帖》字字醇厚古樸,一別秀逸姿態,而且日本近期,還公開展出王羲之唯一的狂草,這才是真正稱得上“驚天地、泣鬼神”,狂野之風令人震撼,極具氣勢,狠狠打臉噴子們。
![]()
此帖就是《草書黃庭內景經》,全卷縱約28厘米,橫超過300厘米,共計1000余字,單字約在5~8厘米,此作的問世,不僅打破留言,還彌補王羲之沒有狂草傳世的遺憾,價值十分高昂。
![]()
據說啟功先生,曾耗費70年尋找此帖,直到臨終前,仍未見到真容,如今日本展出,引起眾人臨摹、鑒賞,卷中草書的線條偏為瘦勁,起筆多尖鋒輕入,收筆斂勢回鋒,線條富有彈性和韌勁。
![]()
每一筆動勢、質感兼備,至于結體,王羲之并未恪守一種意態,通過筆畫輕重、著墨濃淡等,營造穿插、欹側的動態效果,更具藝術性,并且王羲之的草書,看似飛逸,實則意韻沖和,氣息沉靜,蘊含中庸之美,耐得住品析。
![]()
可惜《草書黃庭內景經》的真跡失傳,好在“初拓本”尚存,卷中字體完整、清晰,拓印工藝精細,每個細節盡備,可時常臨摹,學習精到、正確的古人筆法,感受狂草的自如意態,領悟正統之美,不淪落為“鬼畫符”。
![]()
而今,我們對王羲之《草書黃庭內景經》,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折裝,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