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會忘記,在中國圍棋的復興之路上,陳毅將軍是一位關鍵人物。這位曾與毛主席一同歷經烽火的將領,對圍棋懷有深厚的感情。有趣的是,據說在革命歲月里,為了表明決心,他毅然將心愛的棋盤沉入了長江。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漸趨穩定。在陳毅將軍等人的大力推動下,圍棋這項古老藝術重新獲得生機。從五十年代起,中日兩國開始了持續至今的圍棋交流。
![]()
京劇大師梅蘭芳也曾參與其中,曾推薦過兩位天賦異稟的少年赴日深造。可惜因長崎發生的國旗事件,這個計劃最終擱淺。那兩位少年,正是后來在中國棋壇舉足輕重的陳祖德和陳錫明。直到1962年,他們才作為中日友好圍棋代表團成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臨行前,周總理特意囑咐陳祖德:到了日本,一定要親自登門拜訪吳清源先生。多年后,吳清源仍清晰記得那個年輕人來到小田原家中做客的情景。在那個代表團里,陳祖德是與日本職業棋手對弈中唯一取得四勝三負戰績的棋手,這份成績單讓他開始在國際棋壇嶄露頭角。
后來,關于聶衛平、吳淞笙等棋手赴日留學的事宜也被提上日程。吳清源甚至做好了周全安排——計劃讓他們住在自己家中,每日前往日本棋院修習。他還特意聯系了曾有合作關系的《讀賣新聞》社,尋求經濟支持。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這個留學計劃卻因日本棋院只愿授予聶衛平五段資格而未能如愿,這個決定讓中方深感遺憾。
![]()
或許正是這次挫折,激發了聶衛平更加刻苦鉆研的決心。數年之后,他在中日圍棋交流賽中戰勝了坂田榮男九段,這場勝利成為中國圍棋發展的重要契機。自此,中國棋壇人才輩出,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作為中國圍棋的開拓者,陳祖德始終致力于圍棋事業的振興,后來擔任中國圍棋協會主席。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圍棋在這十年間實現了質的飛躍,終于成長為能與日本、韓國鼎足而立的圍棋強國。
2001年春,陳祖德主席召集國內頂尖棋手時曾說:“我們要向在日本的吳清源老師學習。”這句話既是對吳清源不斷探索新棋路的肯定,也寄托著這位棋壇前輩對后輩的殷切期望——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對年輕棋手有所裨益。
![]()
回首往事,周總理在日理萬機之中,仍細致入微地關心著中國圍棋的發展,甚至親自叮囑少年陳祖德拜訪吳清源,這份對中日友好與圍棋事業的重視令人動容。
從這段歷史中我們得知,中國早期曾計劃派遣陳祖德、陳錫明乃至聶衛平等棋手赴日深造,雖然種種原因未能成行,但這些經歷反而激勵著聶衛平等一代棋手奮發圖強。試想若當年聶衛平真去了日本,他能否取得如今的成就?這永遠是個未解之謎。
這讓人聯想到韓國棋手曹薰鉉九段的經歷。當年他選擇留在韓國而非赴日發展,曾被許多人視為遺憾。然而他最終在韓國取得了非凡成就,開創了屬于自己的時代。
![]()
人生的軌跡往往如此,看似錯失的機緣,或許正是另一段傳奇的開端。這大概就是命運最耐人尋味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