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卻面臨著外部虎視眈眈的威脅。朝鮮戰爭爆發,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
面對外部挑釁,主席的態度堅決——誰敢給中國下馬威,就要懟回去!那么,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主席的這句話,又改變了怎樣的局勢?
![]()
美國的野心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短短幾天后,美國總統杜魯門就下令美軍介入。
美軍在仁川登陸后迅速反攻,不僅越過三八線,還直逼鴨綠江。
中國邊境小鎮安東(今丹東)成了前線。美軍飛機甚至越境轟炸中國領土,丟下的炸彈炸死了我國平民。
毛主席看得很清楚:美國的真實目標不僅是朝鮮,更是中國。
![]()
他對政治局成員說:"美國要是占領了朝鮮,把三八線的板門店推到鴨綠江邊,那朝鮮就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東北的安全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當時的中國剛剛成立不到一年,百廢待興。國內有人擔心:我們鋼產量只有美國的不到1%,裝備差距巨大,怎么跟美國打?
1950年中國年產鋼才60萬噸,而美國是8772萬噸,差了145倍!美軍一個軍有1000多門各種火炮,而志愿軍一個軍只有36門。
![]()
面對這種情況,毛主席說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話:"如今三把刀已經架在我們脖子上了,不打不行!"
這三把刀是什么?
第一把刀,美軍已打到鴨綠江邊,隨時可能入侵東北。
第二把刀,臺灣國民黨殘余勢力虎視眈眈,美國可能支持他們反攻大陸。
第三把刀,西藏分裂勢力蠢蠢欲動,美國想在那里找突破口。
毛主席看得很遠,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
10月8日,周恩來赴蘇聯莫斯科談判。斯大林承諾提供武器裝備,但表示不會派遣空軍。
![]()
10月13日,政治局再次開會討論。有人擔心沒有蘇聯空軍掩護,志愿軍將面臨巨大風險。
會上,彭德懷堅定地表示:"打爛了,也就等于我們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而已。"這句話統一了大家的思想。
最終,毛主席拍板決定: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誰要給中國“下馬威”就直接懟回去!
![]()
志愿軍戰勝美軍
1950年10月18日至19日,26萬中國人民志愿軍秘密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志愿軍戰士們穿著單薄的軍裝,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中與裝備精良的美軍作戰。
他們沒有重武器,就靠雙腿和雙手;沒有先進通信設備,就靠哨子和口令;沒有空中支援,就靠坑道戰術和近身肉搏。
“上甘嶺戰役”是最能體現志愿軍戰斗精神的戰例。
![]()
1952年10月,志愿軍在上甘嶺阻擊美軍。這場戰斗持續了整整43天,美軍出動了各種重型火炮,平均每平方米落下4噸炮彈,把597.9高地都削低了兩米。
志愿軍戰士靠挖坑道在地下堅守陣地,食物和彈藥都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他們擊退了美軍900多次進攻。
有一個志愿軍戰士,身負重傷后用牙齒咬住手榴彈的拉環,等美軍靠近時與敵人同歸于盡。
![]()
還有一個連隊,彈盡糧絕后,指導員高喊:"同志們,把石頭砸過去!"
戰士們就用石頭和敵人拼命。美軍記者看到這一幕,驚訝地寫道:"中國人是用意志在打仗!"
美軍司令克拉克后來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是世界上最難對付的對手。"志愿軍依靠頑強的戰斗意志,克服了裝備差距的劣勢,一次次打敗了美軍的進攻。
![]()
不僅在戰場上,在談判桌上,志愿軍代表團也毫不示弱。
1951年7月10日,停戰談判在開城啟動。談判桌就設在三八線上,雙方代表分別從南北兩個門進入。
最短的談判只有25秒,談判代表一言不合就離席;最長的沉默則達到了132分鐘,雙方就是不讓步。中方代表在談判桌上展現了堅韌不拔的意志,絕不屈服于美方的壓力。
![]()
毛主席一句話,讓美國人徹底清醒
停戰談判一波三折,雙方爭執不下。到了1952年10月,美方竟然單方面宣布休會6個月,企圖以此向中朝施壓。
1953年2月7日,毛主席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表講話,擲地有聲地宣告:
"美國人愛打多久就打多久,愛停就停,不愛停就不停。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這番話不僅是對中國人民的動員,更是向全世界發出的明確信號:新中國不怕威脅,不怕壓力,有堅定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
![]()
這句話震動了國際輿論,美國政府也意識到中國的堅決態度。
隨后發生的事情證明了這一點。1953年4月26日,談判終于復會。但美方態度仍然強硬。
5月13日,志愿軍發起夏季反擊戰,給美軍以沉重打擊。這場戰役之后,美國人終于明白:中國是認真的,不可能被嚇倒!
于是,美方在談判桌上的態度開始轉變。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正式簽署。
![]()
簽字儀式只用了9分鐘,雙方代表沒有任何交流,各自在協定上簽字后默默離去。
美軍司令克拉克沮喪地承認,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將軍"。
從這場戰爭中,中國向世界宣告:誰也別想嚇唬中國人民!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規模對外軍事行動,展示了中國人民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堅定意志。
![]()
為了國家安全拍案而起
回顧抗美援朝戰爭的決策過程,毛主席的戰略眼光令人嘆服。當時政治局會議上,許多人都擔心出兵會招致更大風險。
但毛主席看得更遠:"如果今天不出兵,美國打贏后必然會得寸進尺,到時候我們就被動了。"
在1950年10月2日至4日的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會議上,多數人表示反對出兵。
大家擔心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問題一大堆,如何能與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硬碰硬?
![]()
但毛主席堅持自己的判斷,他說:"不參戰帶來的損害極大,美國人會更加肆無忌憚。"
10月5日,彭德懷表態愿意掛帥,他那句"打爛了,也就等于我們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的話,給政治局成員吃下了定心丸。
彭德懷后來作為志愿軍司令員,親自指揮戰斗,最終也是他代表中方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兩年零九個月,中國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這場戰爭也讓美國和世界看到了新中國的決心和能力。
![]()
正如毛主席所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一仗,打出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打出了和平年代發展的寶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戰爭期間,全國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熱潮。
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武器裝備,農民們增產糧食支援前線,學生們寫信給志愿軍戰士表達敬意。
全國上下形成了空前的愛國主義熱情,這種精神力量是任何武器都無法比擬的。
![]()
《——【·結語·】——》
新中國靠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硬是在朝鮮半島上擋住了美軍的鐵蹄。
這場戰爭不僅打出了國威軍威,也給美國人上了一課:中國人的地盤,容不得外人指手畫腳!
毛主席的那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至今仍是中華民族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智慧!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20年版);《毛澤東軍事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彭德懷傳》(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