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8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分鐘
![]()
教育教學是兩個世界的相遇。我們要更多地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們表達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節奏、方法、內容、場域。
1
國家課程如何高質量落地?
如果深度研究國家課程,你會發現里面的空間大有可為。如何讓國家課程方案成為學校的課程施工圖,從目標到內容,到教學,到管理,再到評價落地?
比如分數學習,在小學階段就只是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夠知道或者運用簡單的分數運算,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具體到老師的課堂上,如何落地這樣的任務?單個的老師憑著個人的理解,借助一本教參,隨意性是很大的。所以它需要論證,需要大家聚在一起交流,需要大家一起無數次地尋找更好的處理方式。
怎么將課標細化到每一天、每一個課時,甚至是每一個孩子身上?就是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變成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課程,變成學校落地以后的真實樣態。比如謝家灣學校的小梅花課程,它不是校本課程,而是國家課程融合吸納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后,在謝家灣學校落地實施的課程體系。
所以國家課程怎么落地?在謝家灣學校,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國家概述性的課標分解到每一學年、每一學期、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細化為不同水平要求。
那么用哪些內容來支撐它?我們在全面落實國家教材的同時,多一份報紙可不可以?多一份錄音可不可以?多一個視頻可不可以?就這樣,我們研發出了400萬字的全套學科叢書,整合學習內容,更具生活性、情境性、選擇性。我們還開發了517個專題活動、200多個社團活動來豐富學校生活。
那么怎么學?在什么場域學?用什么理念、什么方法學?我們編寫了240萬字的教學建議,包括了教育觀念、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
2
學習方式是不是課程改革的深水區?
目標很重要,內容很重要,那怎么教、怎么學重要不重要呢?太重要了。
《我們如何學習》這本書,我看之后特別觸動,因為它改變了過去我們只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習過程的認知,而是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特個體置身于學習流程當中,重視他的參與感、體驗感、表達度、勝任感。里面有這樣一個復雜的學習模型圖,影響學習的因素有內容、動機和外部環境等等,其間的互動方式也特別重要。
北京大學伊成器教授在“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本‘生命之書’,這就是我們的遺傳信息,它可以決定我們的生老病死乃至喜怒哀樂。這本‘生命之書’里不僅有文字,也有各種標點符號。如果說文字就是我們熟悉的‘基因’,那我的研究對象就是‘標點符號’,專業術語叫作核酸修飾。”
核酸修飾起什么作用呢?他在頒獎典禮上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相親廣告是這么介紹的:
身高1米75,年收入20萬,人老實,話不多。
但是,哪怕完全不改變任何文字,只需要挪動這句話中的標點符號,我們就會得到一句意思完全不一樣的句子:
身高1米7,5年收入20萬,人老,實話不多。
這啟發我們,在資源條件不改變的情況下,資源運用的方式會不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由此,我們認為目標很重要,內容很重要,但是從整體性、系統性思維的角度來講,方式也特別重要,所以這二十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研究學習方式的變革。在二十年的學習方式探索中,我們經歷的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目標、內容、管理、評價,以及學生生活的每一天的每一方面深度關聯。
3
校本教研是不是低負擔高質量的關鍵杠桿?
如果說國家的課標是相對統一的,國家的教材也是相對統一的,那么讓地域教育產生差異、讓學校千差萬別的關鍵是什么?這個問題也是當時丁薛祥副總理到謝家灣學校問的一個問題,當時懷進鵬部長的回答也很契合我們的感受,他說:那可能就是方法不同。
方法不同,校本教研起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校本教研的質量、速度、方向會不會影響學校的育人質量?
在謝家灣學校,我們教研的時間是上課時間的5倍,研究什么呢?除了研究學科課程,我們也研究在課程落地的過程里能不能轉換形式。
我們研究能不能實施半日制課程:上午主要是集中學科課程,下午主要是社團和專題活動,30%的時間給孩子們進行個性化發展。通過這樣的課程整合、課程融通、跨學科整合、跨學段整合,甚至學科、社會和生活的整合,節約了時間。
我們研究全天候錯時錯峰上課、錯時錯峰長短課、無鈴聲上課。十幾年來,9點鐘上課的小學部一直運行得很好。
我們研究不用講臺行不行,老師們能不能融進孩子們中間?
我們還研究孩子們的自助餐,雖然一整套的托盤、湯盅、盤碟、碗筷等等,每天會摔碎一籮筐,但是我們認為摔碎盤子的聲音,那是孩子們成長的聲音。
我們研究能不能把所有的教室都“打開”?我們的教室都是落地窗,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打開、觀念打開、方法打開、場域打開、內心情感打開。在我們的學校里、餐廳里,可以上網、可以教研、可以閱讀、可以聊天、也可以就餐。
我們還研究教室能不能改變。教室是孩子們生活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影響學習生態最重要的場域。在教室里面,我們看看這種以講臺為中心的布置,它是一種單向的、線性的信息傳遞,這對于孩子們來說可用空間有多少?舒適度有多大?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改變,謝家灣的對話式的弧形課桌就由此誕生了,這樣一種教室布置,創設了自主、松弛、開放、互動的常態學習場域。后來我也看到日本的一個研究顯示,弧形的對話式課桌,更有利于孩子們的專注度提升。
再比如,語文的學習就只能是講練背嗎?語文的學習可不可以通過專題活動?由此,我們1-9年級都開設了辯論的系列課程。
我們還研究情緒生活能不能成為一門課,以及在情緒生活課里,我們探究哪些內容?有哪些話題是可以討論的?
我們還研究體育課每天運動兩小時是否可行。運行十幾年來,我們小學部1,200節體育課不重樣,“每天運動兩小時”真正成為可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校本教研在研究怎么激發學習,如何更科學地支持學習,如何讓孩子們更加熱烈地、更加冷靜地、也更加執著地投入學習。謝家灣學校教研的時間是上課時間的5倍,就是為了讓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表現學習、輸出學習、主動學習成為一種學習的常態。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都在探索能不能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學校的組織方式、治理方式進行一些改良。沒有上下課鈴聲的謝家灣學校寧靜、從容自在。孩子們從更多的自律當中學會了自主管理,從更多的自主當中更加自信和自強。
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都要更勇敢一點,因為這個時代需要有人站出來。我們期待有更多的老師、更多的孩子們、更多的學校共同來引領和推動這個時代。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級研修班(科研能力、論文撰寫與成果發表專題研修)
來源|校長內參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