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通過模擬法庭,一起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的侵權責任條款。”在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政治教師黃吉的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角色扮演沉浸式理解法律知識,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與公正。如今,這樣的情境化教學在學校已成為常態。
近年來,民樂一中以育人質量提升為核心,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支撐,以課程改革為動力,推動課堂教學從知識傳授向素養培育轉變,學校教育實現從規模擴展向內涵提升轉型。
開發三級課程體系,打造高效課堂
學校開發了“基礎+拓展+特色”三級課程體系,基礎課程夯實學生知識技能,拓展課程拓寬學生視野格局,特色課程聚焦科技創新、藝術素養、體育特長等領域,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學校還引入上海市第四中學優質教學資源,與高校合作開發“大學先修課程”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推行“高效課堂”模式,倡導“做中學、學中思、思中行”。如:語文組開發“讀寫一體化”課程,數學組推行“問題導學”模式,英語組開展項目式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
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促進學生成長
學校全面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為每名學生配備專屬導師,提供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生涯規劃等“一站式”指導;設立創新人才培養中心,組建科創實驗室、名師工作室等,為拔尖人才成長搭建平臺;學校還通過紅色研學、勞動實踐、志愿服務,以及“體育之春暨校園文化藝術節”“田徑運動會”“春蕾藝術節”等活動,以實踐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考得好’,更要讓他們‘走得遠、發展好’。”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政教處主任孫殿秀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24年,全校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98.5%,心理健康篩查優良率達97.17%。
實施教師梯隊培養,提升專業素養
學校深入實施教師梯隊培養計劃,構建起“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教師”五級成長路徑,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階梯。2021年入職的青年教師陳瑩,在導師、省級骨干教師臧成才的悉心指導下,不僅掌握了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還成功獲評“縣級教學能手”。
近五年,學校共引進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22人、緊缺學科教師89人,持續優化師資結構,并先后組織多批教師赴新高考新課標示范高中考察學習,推動教育理念更新與教學方法改革。此外,學校每年為骨干教師舉辦高級研修班,與師范院校共建“教師教育創新實踐基地”,聯合開展師資培訓、課題研究、課程開發,累計培訓教師400余人次,實現全員覆蓋。
“我們不再單純看升學率,更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和教師的育人成效。”該校教導處主任俞海林介紹說,學校每學期開展“學生評教”“同組推優”“三‘名’教師評選”等活動,將評選結果與職稱評審、績效分配掛鉤,充分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與創造性。近三年,該校教師榮獲省級教學競賽獎項36人次,主持省級課題60余項,發表論文700余篇,13人獲評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學校也先后被“卓越大學聯盟”以及復旦大學、中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等省內外高校確立為“優秀生源基地”。
改善教學硬件設施,優化資源配置
2022年2月,民樂一中西校區正式投入使用。走進西校區,現代化的教學樓、標準化運動場、多功能實驗室映入眼簾,學生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專注聽講,在綠茵場上奔跑跳躍,處處洋溢著蓬勃朝氣。
“我們通過新建西校區、改造東校區,新增學位2000個,優化了全縣高中教育資源配置,滿足了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民樂一中校長樊有杲介紹,學校還同步建成標準化考場169個,配備智慧教室、創客空間、學科專用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構建了“一校兩區”協同發展格局,實現了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選課走班、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基礎,推動了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3日 第05版
作者:本報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陳有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