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夢想家們,有了新的庇護所
01
“團是8月份在B站上線的,售罄大概只花了一個星期。”
“我們也沒想到,它會成為國慶第二條爆款線路。6天5晚的小眾路線,分為伊春20人團和伊春12人團,后者的強度稍微小點,兩條線路總共收了大概四五十個團。如果有更好的導游、更好的酒店,我覺得再收個四五十個團都沒問題。”
說話的那頭是開元心旅行社老板魏松,也是B站用戶口中的旅長。作為創業20年左右的旅游老兵,他告訴筆者,疫情期間,他的十幾家門店基本全關了。好在三年前聽取了初中好友的建議,抱著分享的態度試試在B站做視頻。
沒想到,這個無心之舉,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生生幫他把公司從破產邊緣拉回來,自此生意兩極反轉,一年更勝一年。
“今年國慶的訂單量比我們預計的2倍還要高,較去年翻了4倍多;單日最高發團250多個,規模比今年的最高記錄150+團,約2000人還多,期間有兩條線路最火。”
“一條是新疆喀納斯,屬于國內王炸級別的秋景,自帶天然流量。另一條就是伊春線路了,完全由我們人為設計的小眾線路。說實話,這條線路突然爆火,我也很意外。”
趁聊天間隙,筆者打開了伊春線路這期視頻,發現9月份的時候還有很多小伙伴在后臺留言,叫旅長加團。
![]()
放在以前,估計沒人能想到,年輕人聚集的B站用戶,竟然會喜歡看深度旅游攻略類視頻。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已經成了一種趨勢。根據B站平臺數據顯示,旅游出行板塊是B站高增速板塊之一,24年旅行相關投稿量同比增長23%,旅行相關搜索量同比增長56%。
同時,和線下渠道相比,B站的獲客能力也很讓魏總驚喜。
“疫情前我們是很純粹的傳統旅行社,有政企部門、親子部門等,線下獲客的渠道不算窄,在揚州附近也算小有名氣。靠著開元心這塊牌子,最多可以覆蓋1000多萬人,但在B站,理論上能鏈接的人群更多,天花板更高。”
“更關鍵的是,我們的客群主要是20到40歲的中青年為主,B站的用戶整體偏年輕,很契合我們的用戶畫像,所以我們的客戶留存率很高。”
有趣的是,喜歡看魏總視頻的,除了年輕人,還有中老年人。例如,有網友留言道:“旅長快要百萬粉了,旅長的視頻每期必看,遺憾的是,旅長的團主要是為年輕人的,我們退休了,想要爸媽團但線路很少。”
![]()
甚至還有孝順的年輕人跟著呼吁:“旅長旅長,今年我爸媽退休了,他們非常想到各地玩...身體很好,能不能多安排一些爸媽團啊。”
![]()
試問,誰家旅行社被客戶追著求報團,不得樂開花?
為了一探究竟,我看了幾期魏總的視頻,發現時長基本都在十分鐘左右,內容的結構也基本一個樣,甚至在部分B站用戶看來,相對于很多精美制作的視頻,他的內容還有點“粗”,但數據卻不錯。
近一年以來,10萬播放量算是一個小基礎,50萬、100萬、200萬、300萬都有出現,就連魏總也摸不清規律。
我想,一部分原因是魏總的內容戳中了年輕用戶的喜好--一本正經的幽默風格,夾帶著些帶梗的金句,與年輕人同頻;真誠分享的心,又拉進信任的距離。
“如果真要找一個根本的原因,我覺得還是產品本身。對我們來講,最寶貴的財富是回訪,是和客戶的交流,讀懂客戶需求才能做好產品。隨后,銷售和流量自然就會起來。”
“做傳統旅游時,我每個月都會邀請客戶參加兩次‘我想更懂你’的小會,現在就簡單了,B站的年輕人互動性比較高,他們經常會幾百個字、幾千個字給我寫小作文,也會在視頻下面留言,給了我很多靈感,有些產品就是這么誕生的。”
有趣的是,為了迎合年輕用戶的需求,魏總團隊開發的新產品也非常有趣:
“開心跑路團”是為了幫年輕人躲過春節相親的催婚局;“青年解壓團”是為了讓被焊在工位上的牛馬去山里釋放壓力;“吃喝躺平團”則適合啥也不干就想放松的人;體能稍弱點的,還有“青年弱雞團”、“安度英年團”......
![]()
雖然疫情后自駕游、自由行的興起沖擊了跟團游市場,但也獎勵那些跟上新時代,認真做產品的旅行社。
在魏總看來,旅行的盡頭是情緒,很多元素是自由行無法達成的。“打個比方,如果跟團游在整個出行群體里只占比2%,那我們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服務那98%本來不愿意不跟團的客戶,這才是我們旅行社存在的價值。”
02
進一步來看,旅行社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寒冬”:文旅部數據顯示,2024年末全國旅行社數量突破6.4萬家,同比增長14.8%,但平均每家的年營業利潤換算下來不足6萬元。
![]()
數據的背后,是那些靠低成本信息差和打價格戰的傳統旅行社漸漸失去價值。聊到這里,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傳統旅行社能否轉型做小而美的生意?
魏總認可這種方向,卻也道出了現實困境:
“理論上,小而美的旅行社得建立在巨大付出的基礎之上,關鍵是要深入了解在地資源,深度研發產品。但如果旅行企業,還是在搬運批發商的產品,用20年前的產品收割今天的客戶,就幾乎不可能破圈。”
“前幾天我還和做北京線路的同行聊,發現他的產品確實和20年前差別不大,還是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那一套。還有一些老朋友直接來問我拿產品,我當然愿意給。但他們想找一條破圈的捷徑,我只能說沒有捷徑。”
“我們的線路都是團隊踩線踩出來的,很多產品是自由行玩不了、網上搜不到的。比如爆火的伊春線路引入了原始紅松林徒步這個元素,并請護林人帶隊,配合我們一路給游客講植物、講環保、講他們的本地生活,深度體驗當地風情。”
![]()
魏總朋友的案例不是孤立,傳統旅行社的運營大多以計調和銷售為主,習慣了“拿來主義”,創新人才缺乏,自然難以開發好產品。
但魏總團隊不一樣,沖著旅長真誠做人、真實做事的風格就吸引了很多有理想的小伙伴。像歷史學博士凍梨這樣的高學歷人才還是主動入伙的,這也成了魏總常在視頻里“炫耀”的事。
為此,魏總特意把計調拆成產品經理+操作助理兩個崗位,讓新加入的年輕力量擔任產品經理。“他們有想法、愿意查資料、肯踩線、還喜歡嘗新,對產品表達方式也有自己的理解,這也是我做B站后一個非常大的收獲。“
”工作流程也很清晰,主要負責挖掘更新、更酷、更有深度的玩法,踩線回來后出一個簡易版的行程,剩下的事情交由操作助理完成。”
![]()
(凍梨負責開發的新路線“川滇之間”)
現在,魏總已經把公司大部分的產品都拿出來給他們自由發揮。這大概就是現實版千里馬與伯樂的故事。
最后,談及自媒體時代旅行社的生存法則時,魏總認為除了產品是流量來源之外,真誠地去分享一定至關重要。
“我一般要求團隊佛系做服務,客戶咨詢就好好答,不咨詢別盯著人家,因為我也不太喜歡被商家盯著;產品有8分好,最多說7分,別夸大。”
“就像我做B站一樣,一開始沒想變現,當時完全是想到什么就講什么,反而讓大家覺得真實,后來轉化鏈路自然而然就打通了。”
在多數旅行社還在迷茫如何運營渠道的時候,魏總用自己的經歷證明:渠道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在碎片化時代,依然有著一群人喜歡深度的東西,依然有著一群人喜歡用長視頻去表達。
由此可知,傳統旅行社想要轉型做好自媒體,守護那份做旅游的初心,創新符合時代需求的產品才是當務之急。
不是旅行社行業不行了,是老方法不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