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一、引言:特朗普又變卦了
10月17日,老特在白宮接待小澤——這是小澤八個月內的第三次訪美。
按理說,美烏關系此時應更為緊密,因為此前老特和小澤談得很好,這次小澤來是敲定很多事情的,包括“老特到底給烏克蘭多少枚戰斧”
但是三個小時的會談,無果而終。
1,烏克蘭拒絕了俄烏美三方會談。
2,老特的態度是:俄烏就地停火,俄羅斯退出烏東四洲,歐美聯軍進入四洲形成隔離帶。
他認為這樣俄烏雙方都能成為勝利者。
至于戰斧暫時不提供,等與普京深入交流后,如果俄羅斯還不同意他的方案,就會提供戰斧給烏克蘭。
這種“邊談邊打、邊控邊演”的安排,很特朗普。
![]()
但問題隨之而來——在俄烏戰爭中,美國顯然已經“穩賺不賠”,為何特朗普卻偏要叫停?
二、美國“穩賺不賠”的戰爭現實。
俄烏戰爭在地理上是歐洲的危機,但在經濟學和地緣政治上,卻是美國贏麻了。
第一,戰爭在歐洲打,美國坐山觀虎斗。
俄烏沖突暴發以來,被摧毀的是哈爾科夫、頓涅茨克、敖德薩的廠房,不是加州或得克薩斯的油田。
歐洲能源價格暴漲,德國制造業衰退,法國陷入通脹泥沼,歐盟經濟裂痕加劇,美國卻能趁勢收割:高價向歐洲賣天然氣、軍火與金融資本。
第二,“美國出二手貨,歐洲出真金白銀,烏克蘭出人命”對俄羅斯出能源、人民+對俄友好國家的金錢和人命。
自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立刻調整對烏援助政策——美國不再“白給”,而是把庫存武器打包出售,由歐洲出錢買單。
大量陳舊裝備得以“更新換代”,新式武器訂單滾滾而來。
對華盛頓而言,這場戰爭簡直是全球化版的庫存清理與大掙利潤。
第三,歐洲強者衰、俄國拖虛,美國地位穩固。
歐洲是美國長期的經濟競爭者,俄羅斯是其地緣對手。俄烏鏖戰削弱歐洲供應鏈、摧毀俄國財政,客觀上讓美國的美元霸權和北約影響力再度鞏固。
敵弱友衰、唯我獨尊——這是這場戰爭給美國帶來的實際格局。
![]()
(特朗普和馬克龍公開拉扯26秒,有唇語專家讀出秘密:老特表示自己將“傷害”馬克龍,而馬克龍則回應稱:“拭目以待”)
三、“邊打邊談”,時間對烏克蘭有利。
戰爭久拖之下,烏克蘭越戰越強。
第一,俄烏互攻能源體系。
9月以來,俄軍對烏能源設施襲擊次數暴增至90次,多地陷入斷電。與此同時,烏軍也頻頻打擊俄方油氣設施,使俄羅斯本土民眾面臨“斷油恐慌”。這場“能源互毆戰”消耗巨大,迫使雙方都難以繼續大規模攻勢。
第二,冬季逼近,戰線僵持。
從哈爾科夫到赫爾松,近千公里的戰線幾乎固化。無人機在惡劣天氣中失靈,炮火攻擊效率降低。能推進的不再是前線士兵,而是外交、科技與籌資手腕。
第三,烏克蘭導彈成為“新焦點”。
戰斧導彈雖然精準,但數量有限、成本高昂。特朗普延遲提供的同時,也變相逼迫烏克蘭發展自產導彈。如今,烏克蘭導彈部隊開始替代無人機成為主力,“自制煙花”讓莫斯科夜空不再平靜。
這一轉變意味著:烏克蘭逐步掌握影響戰局的主動權——哪怕沒有美國的直接援助。
![]()
四、布達佩斯會談:“無解”的美俄交易
特朗普與普京擬在布達佩斯舉行第二次峰會,外界期待是否能出現“驚天反轉”。
但從現實看,這場會談注定難有實質成果。
原因很簡單:美俄要的東西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國想讓俄羅斯讓出地緣資源、削減軍事壓力,以便維持全球秩序;而普京希望美國承認“新領土事實”,并削弱烏克蘭的軍事能力。
二者目標相反,沒有妥協空間。
如同2021年的阿拉斯加會談,最終恐怕又將“不歡而散”。
此外,隨著時間推移,烏克蘭借助歐洲的軍工體系日益壯大,導彈、無人機、電子戰能力同步提升。
拖得越久,俄方越被動;談,也談不出結果。
五、特朗普緣何急于調停?
美國在戰爭中利益穩固,為何特朗普反而想叫停?
1. “虛榮心”驅動:特朗普不能容忍自己不是舞臺中心。
俄烏戰爭是當今最受全球關注的事件,自戀與自大狂老特想讓世界看到——停火、和談、轉折,全是“特朗普風格的勝利外交”。
![]()
2. 為諾獎與歷史地位鋪路。
特朗普從年輕時就慣愛以“驚人之舉”展示自己:從朝美首腦會晤到中東和解,再到如今調停俄烏,皆有“歷史留名”的考量。若真能促成停火,諾貝爾和平獎獲真能花落他手。
3. 美國國內政治的現實壓力。
特朗普需要在中期選舉前制造外交成果,以“穩定局勢的領袖”自居,化解國內爭議。
4. 避免戰爭升級的風險。
戰爭若繼續升級,不僅可能誘發核威懾風險,也會拖累美國全球形象。
5. 經濟再布局:
對俄合作的潛在空間。如果停戰,特朗普能夠推動美俄在能源、航天、糧食等領域重新合作。在美元體系與能源貿易的棋盤上,俄羅斯既是威脅,也是潛在的資源伙伴。特朗普一向擅長“做生意式外交”,他最懂得——只要局面可控,敵人也能成為利潤來源。
六、從戰爭收益到和平買賣——美國的兩手算盤
縱觀整個俄烏戰爭,美國始終游刃有余:
拜登時期,以援助掌握戰爭的節奏,讓雙方始終相持。
老特更狠,連援助都不給,也要成為調理人。
特朗普所謂的“停火計劃”,不過是美國戰略的另一版本——在利潤與風險之間尋找平衡點,在聲望與現實之間追求最大化輸出。
對烏克蘭而言,“邊打邊談”是現實的理性的生存策略;
對俄羅斯來說,這是拖延與喘息的無奈;
但老特而言,誰也不許輸也不許贏,俄烏雙方必須按自己的節奏跳舞。
![]()
七、結論
特朗普的“變卦”,看似突發,實則有其必然性。
對于特朗普來說,俄烏戰爭是一場“可控的生意”,和平則是“可售的產品”。
他想叫停的,不是戰爭的利益,而是戰爭的風險。
他想維持的,不是烏克蘭的勝利,而是自己的利益。
這就是特朗普式的外交哲學:
——讓別人流血,讓自己成為中心;
——讓世界動蕩,讓美國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