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江縣2名男子在食用“酸湯子”后中毒,被緊急送醫,其中一人不幸身亡,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
這場悲劇的“頭號元兇”,并非什么罕見的化學物質,而是一種潛藏在許多家庭常見食物中的毒素——米酵菌酸。這種毒素毒性強、難察覺,易造成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今年6月,浙江王女士因吃了隔夜的白木耳導致米酵菌酸中毒,出現急性肝衰竭,經全身血液置換,搶救一周才脫險。
2024年7月,廣東衛健委通報兩起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共造成2人死亡。
2020年10月,黑龍江雞東縣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湯子”引發中毒,致9人死亡,罪魁禍首就是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是怎么產生的?
萬一中毒如何急救?
日常生活里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酸湯子”
為何變“毒湯子”?
“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后,做成的一種粗面條樣的酵米面食品,屬于東北家常面食,略帶酸味,風味獨特。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研究員范志紅介紹,制作酸湯子時,需用水浸泡玉米面或玉米碎,再任其自然發酵,產生酸味,這個過程容易被致病菌椰毒假單胞菌污染。
而椰毒假單胞菌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特效藥,只能對癥治療,一旦中毒,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死亡率超過40%。
![]()
米酵菌酸不怕烹煮,耐熱性極強,高溫高壓也無法將它分解。被它污染的食物不會有特別的味道和外觀,因此,一旦中毒,后果較為嚴重。
米酵菌酸中毒有何癥狀?
如何急救?
從攝入米酵菌酸到出現癥狀,一般是半小時到10小時左右,有些人可能會在1-2天內出現癥狀。
典型的臨床表現是惡心、嘔吐、腹瀉、腹痛,有些人會出現頭暈、昏迷、意識狀態改變等,重者將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懷疑自己米酵菌酸中毒,要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保留食物樣本。
盡快催吐,盡量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身體的損傷。
及時送醫院救治,告知醫生所吃食物及食用時間。
米酵菌酸中毒致死率高,除了前文中的“酸湯子”,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食物容易產生米酵菌酸呢?
哪些食物
易被米酵菌酸“盯”上?
經長時間發酵或浸發的食品,當放置在高溫潮濕環境下最易產生米酵菌酸,包括:
谷類發酵制品
發酵玉米面、糍粑、醋涼粉、粿條、米粉、涼皮等。
![]()
泡發過久的菌菇類
泡發過久的銀耳、黑木耳等。
薯類制品
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不自制發酵米面
不自制椰漿、椰奶、玉米面和發酵淀粉類食品。
木耳即泡即食
自己泡發木耳、銀耳,一般冷水泡1-2個小時就可以加工食用,最好不超過4小時,用熱水泡發時間還應更短。
![]()
購買新鮮食材
避免購買不新鮮的濕粉類淀粉制品,尤其在購買散裝銷售的濕粉類產品時更應注意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信息,低溫儲存,并在當天吃完。
注意儲存環境
選擇陰涼通風環境儲存食物,避免陽光直射。注意防潮、防霉變。發霉食物及時丟棄,不可沖洗或去除霉變部分后繼續食用。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食品安全無小事
日常泡發木耳等菌類時
應控制好時間
若出現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癥狀
需立即催吐 及時就醫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