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最近樓市這幾件事看得人心里發沉 —— 中山馬鞍島的房價從 3 萬跌到 1 萬 3,三四線的房子堆成山,昆明佛山經濟排名還一個勁往下掉。今天咱不繞彎子,把這些事掰開揉碎了說,全是實打實的真話。
先給大伙擺擺實在情況。中山馬鞍島這地方,2021 年那叫一個風光,借著深中通道要開通的消息,房價飆到 3.1 萬 /㎡,粵海城、招商臻灣府這些樓盤搶都搶不到。可現在再去看,粵海城的特價房才 1.37 萬,招商臻灣府直接腰斬,算下來比峰值跌了 57% 還多。更諷刺的是,深中通道去年真開通了,說好的 “深圳上班中山住” 沒成氣候,反而成了房價泡沫破掉的信號。
再看三四線城市,那更是魔幻。荊門、信陽這些地方,房子庫存夠賣兩年半,去化周期突破 30 個月。開發商被逼得啥招都用:昆明某售樓處撕了 “送車位” 的海報,換成更狠的 “買住宅送公寓”,相當于直接降價 25%,可還是賣不動,去化周期長達 28 個月;河南周口更夸張,搞 “首付分期三年免息”,就算這樣,現房比兩年前還是降了 15%。洛陽、唐山的房價甚至跌回五年前,現房成了 “燙手山芋”。
昆明和佛山這兩個城市更讓人揪心。佛山 2024 年 GDP 排名從 17 名跌到 20 名,掉了整整三位;昆明呢,產業沒撐起來,樓市先崩了,一邊是爛尾樓等著盤活,一邊是新房拼命降價,銀行都不敢放房貸了。這倆城市的共同點,都是產業升級卡了殼,經濟頂不上去,房子自然沒人接。
為啥會變成這樣?咱往根上挖。馬鞍島的暴跌,根本是 “概念炒作遇冷”。當年開發商吹 “深中通道 1 小時通勤”“灣區樞紐”,可通道通了才發現,深圳到馬鞍島的通勤成本比想象高,島上規劃的學校、商業配套遲遲兌現不了。更關鍵的是,深圳的購房者不買賬了 —— 深圳前海房價 9 萬多,馬鞍島雖然便宜,但沒產業支撐,誰愿意天天跨城折騰?
三四線庫存高企的病根更扎心:人走了,產業空了。河南信陽光常住人口就流走 279 萬,房子比人還多,這庫存咋去?六大國有銀行 65% 的房貸額度都投給了長三角、珠三角,三四線連貸款都難批,開發商資金鏈一斷,要么破產要么割肉,今年一季度就有 43 家中小房企倒閉。這不是偶然,是人口和資金用腳投票的結果。
昆明佛山的問題,本質是 “經濟跟不上房價”。佛山靠傳統制造業起家,可現在家電、陶瓷這些產業升級慢,新興產業又沒起來,就業崗位少了,買房的人自然就少;昆明更依賴旅游業,疫情后復蘇乏力,又沒別的支柱產業,經濟撐不住,樓市能好才怪。沒有產業托底,房子就是空中樓閣。
這些事帶來的影響,咱普通人感受最真切。馬鞍島有業主拿著兩年前的價格單哭,同戶型蒸發 40 萬,當初奔著 “投資升值” 買的房,現在成了 “負債包袱”;三四線更慘,河南張先生去年怕爛尾不敢買期房,今年買了現房,資產反而縮水 40 萬,想換學區房的二手房掛半年,降 10% 都沒人問。開發商日子更難過,中小房企要么 “割肉求生” 要么跑路,保利這些頭部房企倒趁機抄底核心城市,行業徹底分化。
對城市來說,影響更長遠。佛山經濟下滑,就業機會跟著少,年輕人留不住;昆明庫存壓得地方財政難受,想搞產業升級都沒資金。樓市和經濟就像兩條腿,一條瘸了,另一條也走不快。
最后說點我的實在觀點,可能不好聽但管用。第一,樓市的 “神話時代” 徹底結束了,別再信 “買哪里都漲”,馬鞍島的例子擺著呢,沒有產業和人口的地方,概念吹得再響也是泡沫。第二,三四線的 “庫存危機” 不是短期能解的,人口流失和產業空心化是死結,那些 “降價促銷” 看著誘人,背后全是坑。第三,城市競爭早不是比誰蓋的房子多,而是比誰的產業強,佛山要是能把制造業升級搞起來,昆明要是能找到新的經濟支點,樓市自然能穩,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咱普通人看著這些事,其實該明白一個理:房子終究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那些靠炒作起來的房價,早晚要回到和城市實力匹配的位置。這不是唱衰樓市,是看清現實 —— 只有經濟扎實了,房子才真的有價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