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究竟有多少房子?一直以來都是個謎,
直到前段時間,住建部公布驚人數據:
住建部歷經三年實地調研,最終得出結論:全國共有近6億棟城鄉房屋建筑,80多萬處市政設施。
而且根據金融界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5月,全國二手房總掛牌量共計753萬套!
這些數字像一顆“深水炸彈”,揭開了樓市長期被掩蓋的問題——房子已經“結構性過剩”已成定局,
而由此引發的市場變局,正在重塑中國房地產的未來邏輯。
![]()
.01
過剩真相:三四線城市成重災區
數據顯示,全國住房空置率是21.4%,相當于每5套房里,就有1套是空著的。其中三四線城市情況更嚴重,部分新區夜間亮燈率不足30%。
比如東北某資源型城市,21年最高峰單價1.2萬元/㎡,到25年已經跌到6500元/㎡,跌幅達46%,二手房掛牌周期普遍超過12個月。
即便在一線城市,非核心區域也難逃流動性困境。比如北京通州有位業主反映,他一套500萬的房子掛了半年,最后只賣了360萬,虧掉的首付比還的房貸利息還多。
這種過剩并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
一線及強二線城市因為產業經濟等優勢,更具備人口虹吸效應,近一年來房價相對穩定;而產業弱、人口流出的三四線城市,尤其是郊區高樓,由于空置率超高,很多淪為“鬼城”,價值不斷縮水,未來甚至可能淪為“建筑垃圾”。
![]()
.02
房子明明很多,為什么還有2億人租房?
雖然房子總量過剩,但全國仍有約2億人因為買不起房,只能選擇租房。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
這里面有歷史原因:
第一,過去炒房客大量囤房,推高了房價。
房價被一路推高,市場的泡沫被逐步放大,進而導致——即使存量房供給過剩,但房價依舊居高不下。
比如現在全國新建住房平均價格超過1.6萬元/㎡,買一套90平米的小房子,起碼要150萬元。
![]()
毫不夸張的說,只要有炒房客介入的城市,房子再多也不夠他們“囤”。再加上前幾年棚改拆遷,很多拆遷戶為實現跑贏通脹涌入樓市買房。
這種趨勢下,雖然房子越來越多,但很多人收入跟不上,只能“望樓興嘆”,買不起就只能租。
![]()
.02
樓市正在迎來新變革?
第一,不再鼓勵大規模拿地建房
其實,住建部公布房子數量,其實也是希望市場了解真實情況,引導房地產健康發展,不能像過去那樣盲目開發。
第二,反映出對房地產泡沫的擔憂。
房子空置率太高,泡沫風險就大。經濟學家任澤平也曾說,合理的土地和新房供應應該根據人口來定,脫離實際需求的開發,不利于市場和房價穩定。
再加上未來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趨勢加劇,城鎮化速度放緩,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也會慢慢減少。所以未來不太可能再鼓勵開發商大規模拆建、拿地。
![]()
第三,房產稅越來越近了,炒房客可能會加速退出。
近幾年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地方財政壓力大,不少專家呼吁推出房產稅來補充收入。
而且,現在全國房子數量已經摸清,為征稅提供了數據基礎。一旦房產稅全面實施,手里房子多的家庭,持有成本會上升,尤其是炒房客,壓力更大。
到時候他們可能會拋售多余房產,逐步退出市場,讓房價慢慢回歸理性。
![]()
第四,銀行不良貸款風險上升。
以前開發商拿地建房的錢,很多是從銀行借的,這個錢也都是要還的。如今房子不好賣,資金回籠困難,銀行也會跟著受牽連。
一方面,開發商還不上錢,銀行不良率會上升;另一方面,銀行為控制風險,可能收緊貸款等,這也會影響到整個地產市場的發展,甚至還會影響到購房者的生活和消費…
所以房產過剩和銀行的不良率風險是相互關聯的,與購房者的風險,持房者壓力也息息相關。
![]()
總之,從住建部公布住房數據可以看出,樓市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面對這種趨勢,我們普通人更要理性判斷,避免因為盲目跟風而帶來財務風險或決策失誤。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