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慌了,不是因為斷供的人多,而是因為斷供的人終于不再沉默。
3.7%的住房斷供率,這個數字剛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報告里露了個頭,就被連夜“技術性刪除”。
文件名從“0925”悄悄換成“1104”,頁數少了4頁,那句扎眼的數據也人間蒸發。仿佛只要看不見,問題就不存在。可問題是,斷供的業主,每天睜眼面對的不是PDF,而是催款短信、房貸賬單和跌成“負資產”的房產證。
![]()
3.7%意味著什么?
全國37萬億房貸,按此計算,近1.5萬億貸款已處于違約邊緣。在某些三四線城市,每20個房主就有1個還不上月供。
這不是冷冰冰的統計,而是一個個家庭在深夜算賬:孩子學費、老人藥費、下個月房租,哪一項能省?可房貸,一分都不能少。
![]()
更諷刺的是,銀行過去把房貸當作“最優質資產”,穩賺不賠。可如今,這套邏輯崩了。房價跌穿貸款余額,房子法拍都賣不出本金,銀行收房等于接盤爛攤子。
法院也不愿輕易執行,怕引發群體性事件,怕老百姓流離失所。于是,銀行從“鐵面催收”秒變“溫柔勸留”:暫停還款、只還利息、延期半年……姿態低得讓人恍惚:這還是那個動不動就上征信、拉黑名單的銀行嗎?
別天真了,這不是良心發現,是利益倒逼。
銀行怕的,不是你窮,而是你“擺爛”。只要你還在還,哪怕拖著,賬面上它還能算“正常貸款”;一旦你徹底斷供,它就得計提壞賬,利潤縮水,股價下跌,監管問責,一連串連鎖反應,誰都扛不住。
![]()
可問題的根子,從來不在業主身上。
過去十年,多少人被“買房就是投資”“房價只漲不跌”的話術裹挾上車?結果呢?高位接盤,利率5%以上,月供壓垮全家。
如今收入縮水、工作不穩,房子卻跌了三成,賣都賣不掉。繼續還貸,等于用真金白銀填一個不斷擴大的窟窿。換誰,不心寒?
銀行現在想用“柔性手段”穩住局面,但杯水車薪。降點利息、緩幾個月,解決不了資產貶值和收入停滯的根本矛盾。
![]()
真正的解藥,只有一個:全面、大幅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讓月供回到普通人能承受的范圍,讓“繼續還貸”這件事,重新變得理性,而不是悲壯。
可惜,銀行舍不得。
它們寧愿花精力搞“輿情管控”,刪報告、改數據,也不愿動自己的奶酪。可歷史早已證明:當系統性風險,累積到臨界點,捂蓋子只會讓爆炸更猛烈。斷供潮不是業主的“道德滑坡”,而是市場失衡的必然結果。
當資產價格與居民收入嚴重脫節,當債務壓力遠超承受能力,違約就不再是選擇,而是無奈的自救。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刪數據”的操作,正在侵蝕公眾對金融體系的信任。
如果連官方報告,都能因“影響太大”而悄悄修改,那我們還能相信什么?
![]()
經濟數據不是裝飾品,不能合口味就留,不合口味就刪。透明,才是穩定預期的前提。
說到底,銀行和業主本不該是對立面。一個健康的住房市場,需要的是風險共擔,而不是讓普通人獨自承擔所有下行代價。
現在銀行終于低頭“求你別斷供”,但若只靠話術安撫,不解決利率高企、房價虛低、就業不穩這三大病灶,斷供只會越來越多,下一次,可能就不是刪一頁報告能掩蓋的了。
別等到系統性風險真的爆發,才想起: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壓垮一代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